南部有大學及學院的教職人員,利用職務之便,販賣學位,學生不用上課,也能拿學分證明,並向教育部申請補助,幸好校方發現,遏止歪風。
台灣有一百六十多所大專校院,加上少子化趨勢,就學年齡層無法滿足學校需求,為了校務運作,勢必降低入學門檻,想就讀就有機會,濫竽充數者找到出路,造成惡性循環。
筆者就讀專科進修部時,有位老師從不點名,漸漸沒人上課;更誇張的是,期中、期末考時,只要簽名就給六十分,讓我對教育失望透頂。依常理,學生至少要參加考試,才能過關。
綜觀這兩所學校的部分學生,只要繳交數千元,就能拿到學分證明,甚至還能代簽名、虛編課程,乖張荒謬的情節,匪夷所思!
原來是教職人員利用法律漏洞兩面A錢,學生成為人頭,教育部的補助成了冤大頭。
教育部大學評鑑制度,只注重書面資料,各校為了評鑑,把精力用在表象和書面資料上,搞得焦頭爛額,卻疏忽了內部管理和行政監督不周。
令人不解的是,單憑幾位助理教授和行政人員,就能隻手遮天,頒發學位證書,輕易打通層層關卡,怎令人置信?
事件顯示,教育制度出了問題,導致老師有機可乘。
加上教育部補助審查太過寬鬆,只要資料無誤就放款,缺乏後續的督導審核和追蹤,確是一大漏洞,如何亡羊補牢,且看主政者的智慧了。
吳芳迪(台南市
/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