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閱讀】 書香中國少不了經典

侯之蘭 |2013.01.10
1338觀看次
字級

為了提倡「全民閱讀」,二○○七年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成立「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去年全台有五十部雲水書車,如海鷗展翅,將書香帶到偏遠鄉鎮;而中國大陸描繪未來中國願景時也提出要建設「書香中國」,營造全民讀書的濃厚氛圍。

確實,在知識經濟勃興的今天,閱讀已不僅僅關乎個人的修身養性,更攸關一個國家的國民素質和競爭力。有一個嚴峻的事實不得不面對:當代世界的知識、科技、文化創新,在中國多是扮演了一個學習者和追趕者的角色。在此背景下,全民閱讀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過分。

只是在現代社會,網路、手機、電視等傳播媒介,極大改變人們的閱讀習慣,引起「深閱讀」和「淺閱讀」等閱讀方式的變化。數據顯示,光是去年中國大陸出版圖書三二‧八萬種、七一‧四億冊(張)。可是一個人窮其一生,也只能領略知識海洋極其微小的一點一滴;況且這些書籍就其品質而言,蕪雜紛繁,良莠兼有,如何在有限的年華裡,最有效地汲取人類文化之精華,不斷豐富自己、提升生命質量,這是每個現代人都面臨的、不可回避的命題。

關於讀什麼樣的書的問題,獲諾貝爾文學獎莫言有這樣的深切體會:現在的書太多了。但是他基本只讀經典。「我這兩年一直在書房裡做減法,每年會清理出一批書來送給學校,現在把書架清理得就剩一百多本書,都是經典。比如說中國幾部古典小說,比如說魯迅、托爾斯泰的作品。我覺得這些書實際上就足夠了,因為每次拿起一本書來,還沒有讀一半就被別的事情打斷了,等你下一次拿起另外一本書來,又把前面的書忘掉了。我覺得愈是經典的書,愈耐得住重讀。」

既然經典如此重要,那什麼樣的書才算經典呢?

經典就是各個知識領域中那些具有典範性、權威性的,經過歷史選擇出來的經久不衰的傳世之作;尤其是那些具有重大原創性、奠基性的著作。如四書五經、《史記》、《唐詩三百首》、《資治通鑒》、四大名著、魯迅的作品等,是中國的歷史文化經典;《荷馬史詩》、《悲慘世界》、《戰爭與和平》、《物種起源》等是國外的歷史文化經典。

經典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它的奇異獨特的價值,是經過時間長期沉澱下來、從而為最廣大的公眾所確認的。經典,會使人任何時候不氣餒,充滿拚搏勇氣和生活信心;經典,會使人變得善良、高尚、大氣,保有一顆耿耿愛心,擁有寶貴的、和諧社會必需的悲憫情懷;經典,會使人逐步戒除浮躁,變得神穩心靜、從容淡定。

建設一個書香中國少不了經典。經典要隨時讀。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如不及,猶恐失之」;韓愈講「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歐陽脩曾有所謂讀書作文有「三上」,即「馬上、枕上和廁上」之說。這些都說明,經典要隨時讀,因為「三日不讀,手生荊棘」;經典還要反覆讀。之所以是經典,就是因為它不但歷久彌新,而且常讀常新。

經典之書,不同年齡讀,會有不同的體會;不同境遇讀,會有不同的領悟。這就是所謂「熟讀而後能悟,悟而後能用,用而後生巧,巧而後出新」的道理。

經典更要在用中讀。「經世致用」是中國文化的傳統,人們不贊成「青燈歷卷,皓首窮經」,而主張「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學習的目的全在於運用」,這是對於學習和實踐關係的完美論述,同樣可以用來指導我們閱讀經典。

提倡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書香中國,少不了經典。讀點經典,於個人可以廣見識,明事理,善莫大焉;對社會而言,如果讀經典形成風氣,則可教化民眾,端正風氣,提高全民族精神文明素質,更是功德無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