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家扶基金會進行「二○一二早熟小大人現況調查」,昨天公布結果,發現受專案補助的六百三十二名學童中,百分之九十八點七需要負擔二種以上的親職工作,百分之四十八感到疲憊,百分之三十七心理壓力大,目前仍有一萬一千三百九十人有類似親職責任的現象。
家扶昨天邀請三名「早熟小大人」描述生活狀況。家住南投縣埔里的九歲小學生「均均」說,媽媽因故離家,爸爸罹患糖尿病、心臟病和腎臟病住院,二個妹妹的三餐、家務、課業都由她負責,由於家貧,沒有洗衣機,冬天洗衣都覺得手好冰;對於承擔重擔,起初很不滿,但日子久了也「很認命」,覺得「反正是每天要做的事,習慣就好。」
十一歲的小五女生「秀秀」說,爸爸因病過世,媽媽生病、營養失衡又出車禍,她得幫媽媽洗澡、掃地、洗碗、背媽媽上下樓,為幫忙生計,一家人整天都耗在摺紙蓮花的家庭代工上,一天約摺二十朵,僅賺一百元。由於擔憂家中經濟,秀秀不只失眠,課業也退步,她最希望房子大一點、有自己的房間和一個電鍋。
還有後山部落的弱勢小朋友,當社工想幫助小妹妹時,她卻說:「姐姐比較重要,可以不用先考慮我。」有的孩童數學不錯,不是因為補習,而是一下課就要到菜市場幫阿嬤賣菜,或為了省錢,每天都要和攤販殺價。早熟的行徑,令大人憂心與心疼。
根據家扶調查分析,將近四成的孩子身心俱疲,最嚴重的情況甚至每周須負責三餐達七次以上,將近天天都有親職責任的人有百分之十二;需要洗衣、晾衣有百分之二十八;處理手足爭執有百分之十四;輔導課業及作生活叮嚀有百分之二十一;照顧生病家人有百分之十八,協助洗澡、餵食有百分之十二;工作協助有百分之二十二;傾聽父母負面情緒的有百分之十九,協調父母衝突則有百分之三。
家扶執行長何素秋表示,做家事、體諒家人、照顧爸媽和協助生計,都是好事,但當壓力過大,不只剝奪孩子的快樂學習,且若家裡沒有愛,長久會對生命感到無奈、絕望,極易走上歧路,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發起的「點燃生命之火」募款活動,電洽:○八○○○○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