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詩人佛館交流 詩興大發

林洛瀅大樹報導 |2013.01.07
2379觀看次
字級
台灣詩人曾建洪(左起)、吳恬綾、鍾昀融、謝佳樺等四人,以印度樂器音箱鼓及西塔琴(Sitar)為背景音樂,輪流以中、英、客三種語言朗誦〈夢〉、〈四季〉兩首創作詩。圖/人間社記者林洛瀅

【人間社記者林洛瀅大樹報導】「第八屆兩岸新詩新年峰會暨第四屆天問年度詩人獎」日前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禮敬大廳二樓,舉辦頒獎與詩歌交流,四十位兩岸詩人展開「詩心與禪境」作品交流,頓時佛館內洋溢詩情畫意。

由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創作所主辦,《創世紀》、《乾坤》詩刊、喜菡文學網、《文訊》與大陸《讀詩》、《譯詩》、《評詩》、《詩歌EMS》周刊、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合辦的「第八屆兩岸新詩新年峰會暨第四屆天問年度詩人獎」,在台北開幕座談後,隨即南下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舉辦頒獎典禮,並由與會詩人朗誦創作新詩、當場即席創作新詩。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受邀頒獎,將「第四屆天問年度詩人獎」贈予路也、小海二位得主。星雲大師致詞時表示,中華文化豐富深具內涵、內容奇妙無比,使得詩詞歌賦膾炙人口,且傳唱千古。遠從古代西周時期的《詩經》,唐朝時期大唐盛世的《唐詩》,甚至到當代的白話詩句,讓人看到詩人的創作力,也展現出時代的演變。大師指出,平時佛教唱誦的梵唄偈子,也是詩的一種,文詞優美富於意義,便於世人記誦傳唱。

天問詩人獎創辦人潘洗塵表示,〈天問〉是偉大詩人屈原的作品,是中國詩歌的源頭之一,「天問詩人獎」的特色是強調人本與文本並重。     

「感謝星雲大師,能從大師手中拿到獎項是我的榮幸。」天問詩人得主塗海燕(筆名小海),他敬佩大師以佛教觀點,精闢分析中國詩歌的歷史演變,在「詩心與禪境」兩者之間,他認為這是人生與禪合一的境界,此次有幸獲獎,未來促使自己更加努力寫作及用心生活。

而另一位得主路也梅(筆名路也)在致詞時,以詩詞筆調描述獲獎心得,她提到,中國白話新詩第一人的胡適之長眠台灣,留下的是破舊立新的精神;此外亦感謝天問詩人獎創辦人潘洗塵,還有大眾給予的鼓勵。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