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嘉義訊】走進嘉義市北港路的可樂洗車場,左半邊是專業汽車美容區,右側約十坪大的休息室是老闆陳生發免費對外開放的可樂博物館。二十年前,好友送他一支可口可樂曲線瓶開啟他的可樂人生,他將興趣與事業結合,以可樂會友,蒐遍世界萬餘件可口可樂商品,名氣吸引美國亞特蘭大可口可樂總公司前來拍紀錄片,全天在博物館播放,讓世界看到台灣。
綽號「可樂發」的四十二歲陳生發,國中時才喝到人生第一罐可樂。高中畢業時友人送他一罐曲線瓶可口可樂,他捨不得喝,成為第一件可樂收藏。
可口可樂雖是美國出品,陳生發卻偏愛寫著繁體中文的周邊商品,「中文字很美,而且是自己母語,最有感情。」店裡收藏涵蓋玻璃瓶、鐵鋁罐、溜溜球等,多來自全台各地跳蚤市場。只要一通電話,縱使是半個台灣外的花蓮跳蚤市場他也願衝。友人出國,伴手禮都是可樂相關商品。
陳生發說,他起初穿著印有「可口可樂」字樣衣服四處挖寶,只要是相關商品都收,花掉的錢可以買一輛車。後來發現重複物品堆積如山,且攤販見到他都會自動抬價,近年針對一九六○到八○年代或獨特性商品下手。
陳生發說,可口可樂的玻璃瓶回收做得很徹底,蒐集原就不易,要找沒開封或從未被回收入廠、毫無機器洗刷痕跡的瓶子更加困難。但耗費他最多時間精力的,是一組十二個可樂溜溜球。他尋覓十多年,獨缺一個深藍色金蔥鑲邊的款式。後來一口氣在網拍找到整套,讓他體悟「時機到了,該你的就是你的。」
洗車場開張後,陳生發打造紅色調可樂休息室,地板以三萬個可樂瓶蓋親手釘成,陳列架擺滿特殊可樂瓶罐與絕版商品,還能邊參觀邊喝冰涼可樂。
二○○六年,美國亞特蘭大可口可樂博物館重新開幕,徵選全球四位結合工作與可口可樂的職人拍攝紀錄片。陳生發打敗亞洲各地收藏家入選,成為他人生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