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朝榮
經由口服或注射投與藥物以治療癌症病患的抗癌藥物,包括化學、標靶、荷爾蒙、免疫治療藥物等。人類用化學治療藥物治癌已有六十年歷史,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化學武器芥子氣毒氣使用的經驗,目前有超過一百種以上的化學治療藥物。
一般而言手術治療和放射線治療是治療局部區域性的腫瘤,而化學治療經由血液分布至全身,被視為全身性的抗癌治療,主要作用在細胞的分裂、增殖,在毒殺癌細胞、抑制癌細胞生長和擴散的同時,對於正常的細胞也會有影響,治療後可能衍生毒性和副作用。
社會上對化學治療的毒性和副作用多存誤解和成見,以致病人治療前便對化學治療心生擔憂、畏懼三分,出現「挫咧等」的心情,因此,化學治療的副作用惡名為病人帶來反安慰劑效應(Nocebo effect)的現象也就不難理解。
若以使用目的來區分,化學治療可分為:一、以化學治療為主體的治療,包括治癒性根治癌症,以及緩解性延長病人生命、解除病人痛苦,並改善病人生活品質。
二、癌症確定性治療前的新輔助性化學治療,能讓腫瘤變小,使後續的放射線治療或手術治療更有治療的空間。
三、輔助性化學治療是針對局部確定性治療(如手術或放射線治療)之後再給予的化學治療,以減少癌症復發機率及提高患者存活率。
四、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併用是進行化學治療同時給予放射線治療,旨在提升放射線治療的效應,讓局部區域性控制效果更好。
病人和家屬被告知需接受化學治療時,在同意治療前仍需先與醫療人員溝通、瞭解:
一、為何要接受化學治療?目標為何?二、使用哪些藥物?三、每次治療需要多久?多久進行一次?一個療程有幾個循環?四、治療的地點在哪裡?住院、門診或在家裡?五、治療期間可以繼續工作或上課嗎?
六、身體會有哪些改變?可能有哪些副作用?七、如何避免或減輕副作用?八、在家裡如有問題或不舒服,應如何處理或跟誰聯絡?
確定醫療團隊於治療時及治療後,已為你的安全及身體狀況做好設想與準備,將有助於減緩不安的心緒,順利完成化學治療的療程。
(作者為柳營奇美醫院榮譽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