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灣六到十二歲的學童,約一成飽受氣喘困擾。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研究指出,氣喘兒童除了遵照醫師囑咐用藥,還可藉由每日攝取蔬果、魚類、優酪乳等「保護性食物」改善體質,減少氣喘發生、強化肺部功能。
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醫療保健研究組主任潘文涵說,家長如果使用食療的方式,為氣喘的小朋友添加魚類、優酪乳及多樣蔬果,對他們的身體確有很大幫助,長期而言,對於降低其它疾病,也有附加效果。
日前,國衛院針對台北市與新北市共二十三所小學、一百九十二位十到十二歲氣喘學童,進行一項研究顯示,在食用四個月的「複合式膳食補充劑(FVFP)」後,發現有吃保護性食物的學童,在氣喘用藥次數與藥劑量都明顯減少、肺功能增加超過兩倍,生活品質獲得大幅改善。
潘文涵指出,FVFP內容包括蔬果濃縮物、魚油及益生菌;建議氣喘學童可透過每日食用六點五份蔬果(蔬菜一份約半碗、水果一份約拳頭大小)、三十五克的深海魚(如一片鮭魚或半條秋刀魚)以及二百毫升(市售一小瓶)的優酪乳來改善體質,降低氣喘。
高熱量飲食易誘發
研究團隊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常吃油炸、加工食物及含糖飲料的學童,比較容易發生氣喘。
潘文涵強調,國內外研究都已發現,飲食不均衡,尤其是高熱量與營養素貧乏的飲食型態,會增加學童罹患氣喘的風險及嚴重性,究其原因,是學童吃太多薯條、炸雞等速食與高脂零食、含糖飲料,反而忽略蔬菜、水果與米飯等食物。
她表示,台灣海島型氣候變化,氣喘患者容易反覆發作,尤其學童常因此需要增加藥物比例,對肺部功能造成不良影響。根據最近三年的台灣營養健康狀況調查資料顯示,國內經醫生診斷為氣喘的學童,以國小最多,比率達百分之九點三,國、高中也有百分之七點三及六點九。
潘文涵表示,改變飲食型態,確能幫助氣喘控制與改善體質。研究團隊藉由國衛院的膳食設計,與中研院、台大醫院合作完成臨床試驗,已發表於十二月的英國《營養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