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凱平(安睿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目前全球最關切的經濟議題,應該是美國財政懸崖(Fiscal Cliff)是否可以得到及時的緩解。
「財政懸崖」一詞最早是由美國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提出,意指到二○一二年底,美國政府減稅優惠措施到期,同時國會也將啟動減少赤字的機制,兩者交互作用的結果,將會造成美國政府財政支出猛然緊縮,二○一三年美國財政赤字將會如懸崖般陡然直線下降,是謂財政懸崖。
一旦美國財政赤字銳減,呈現懸崖般的急遽下降,公共支出將會大幅縮減,企業提供的工作機會與投資力道也會明顯減少,民間稅賦負擔和醫療支出則會上升,個人消費就會隨之下滑。市場上擔心在這樣的情形下,有可能繼歐債問題後,再次衝擊全球經濟。
現今白宮與美國國會對於「財政懸崖」的談判陷入僵局,美國聯準會肩負振興美國經濟的大任,倍感壓力。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坦言,府會如果無法對預算談判達成共識,美國經濟墜入財政懸崖,聯準會再怎麼努力恐怕也難以影響局勢。
財政懸崖的形成,當然牽涉到諸多國計民生的問題以及政治經濟的運作,複雜度不在話下。我們只能期望美國政壇的領導者,能夠盡快拿出智慧達成共識,避免上述的困難產生。不過也有樂觀派認為,目前整體的經濟環境已經將財政懸崖可能產生的衝擊涵蓋其中,就算財政懸崖真的發生,影響也是漸進式的,不會一下子就帶來過度劇烈的變化。
暫且不論事情的結果會如何,畢竟那不是我們所能左右的。但從這樣的事件中,卻能為我們個人或家庭的理財帶來重要的啟示:無論是尚未完結的歐債危機,或可能到來的財政懸崖,背後的主因,用最簡單的話講就是:舉債過度、收支失衡。這樣的情形,也經常發生在個人或家庭的財務上。
收支的管理及平衡,是理財的第一步。小到記帳的習慣,大至負債及家庭財務槓桿的管理,都是裡面的學問。這一塊沒做好,談再多的投資也是枉然。這也是為什麼理財規畫的執行,一定要從收支管理開始,之後才循序漸進地談到投資及其他相關的規畫。看似平淡無趣,卻是最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