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清華大學這學期調降學分費,原本外籍生含陸生每學分三千五百元,調降後外籍生每學分一千五百八十元,文組陸生每學分二千元、理組陸生每學分二千一百元。引來校內陸生質疑,調降學分費原本是好事一樁,不該對外籍生和陸生採雙重標準。
教育部在開放陸生來台之初,避免大學釋出低價「優惠」吸引陸生,排擠台灣學生就讀權益,曾邀集公私立大學,針對陸生就讀研究所學分費制定標準,公立大學學分費大約以私立大學的一點五倍為基礎,以私校學分費約一千四百元換算,陸生就讀公立大學學分費約二千一百元。
清華大學這學期開始,陸生和外籍生學分費卻有兩個標準,有研究生不滿,認為雙重標準是歧視陸生。
清華大學教務長陳信文解釋,今年主要是調整外籍生收費,陸生收費是按照教育部的標準。對於調整結果導致陸生與外籍生出現兩套標準,陳信文坦言,校方兩組人馬在制定新的學費結構時,因為採用不同的計算方式,導致陸生與外籍生學雜費相同、學分費卻有不同的異狀,絕非刻意製造對立,明年會再檢討。
台灣大學則將學分費併入學雜費中,不論學生修多少學分或念文科、理科,外籍生與陸生的學雜費都是一般生的兩倍,不再收學分費。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黃雯玲則表示,教育部為保護本地生就學權益,只規定公立大學對陸生、外籍生的收費,不得低於私立大學。各校因為招生策略不同,有不同的學分費收費標準,只要不違反大原則,教育部都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