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 = m × a(作用力)=(質量)×(加速度)
當一個人或一個國家的工作或思維太過於「規律」時,由於「節奏」沒有變化,每天「等因奉此」,日子一久,就會形成「慣性」,進而便失去了「加速力」!一旦失去「加速力」,自然就沒有了「加速度」,跟著就缺乏「衝勁」(作用力),整個人或整個國家就會變得死氣沉沉,了無生氣!
台灣社會目前就存在許多「慣性」思維,譬如:
台灣接單,大陸生產?台灣的技術,大陸的市場?台灣的創意,大陸的產業?台灣的軟實力,大陸的硬實力?台灣的民主,亞洲的驕傲?
這許多的「慣性」思維,似乎意味著:
台灣的接單實力優於大陸?台灣的技術實力強於大陸?台灣的創意實力勝於大陸?台灣的軟實力高於大陸?台灣的民主為亞洲之光?
或許在十五年前,上述部分「慣性」思維是正確的,然而,時至如今,事過境遷,物換星移,這些「慣性」,這些「思維」,大多已經過時了!許多大陸知識分子每聞及此,常表不可思議!也無法接受!
「慣性」久了,「惰性」隨之衍生!
而「惰性」之根源便來自於「懶」!
何謂「懶」?
「心」在耍「賴」就是懶!
當一個人或一個國家的心在耍賴的時候,內心明知應該如何如何,就是硬耍賴不動!「賴」久了,心不動了,人也懶了,生活也散了,生命便無光了。
科學家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曾說:「懶惰像生銹一樣,比操勞更消耗身體。」
「懶」會讓身體生銹,
「懶」會讓人心耍賴,
「懶」會讓生活鬆散,
「懶」會讓生命無光!
今日台灣,也因為「懶」,而孳生了許多「惰性」,譬如:
大家明明知道,「民選總統不受人民的直接監督,而由指定的行政院院長代打」,是一種怪異的民主現象;但是,大家就是「懶」得再去碰觸這個極為敏感的政治話題!
大家明明知道,「九二共識」在台灣無法被藍綠共同接受,但是,大家就是「懶」得再去創造一個新的共識,寧可讓此鴻溝持續存在十年,也不願再多加努力建構歷史的新頁!
大家明明知道,希臘債台高築,導致國家幾乎崩潰,但是,各縣市政府仍然無視台灣的財政危機,繼續提高舉債上限,拚命地編列鉅額預算,爭取鉅額經費,大家就是「懶」得去理會中央的困窘!
大家明明知道,國民健保、勞工保險等財政窟窿愈來愈大,但是,大家為了選票考量,就是「懶」得去尋求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案,硬是胡亂推行強制抽稅的「補充保費」制度,搞得天怒人怨,人民心中都有一把怒火正在燃燒……。
執政者應該想方設法,努力扭轉錯誤的、過時的「慣性」思維,建立社會大眾正確的、真實的新思維!執政者也應該殫精竭慮,努力改善謬誤的、慵懶的「惰性」行為,重建社會大眾積極的、勤奮的改革動力!
國家大政不可鎮日拘泥於年金、慰問金、證所稅、選票等瑣事!國家大政必須要顧及國家大格局、大方向、大視野、大願景!否則,即使贏了選舉,也會丟了國家前途!
贏小,失大,划算嗎?
對得起蒼天百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