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為讓偏鄉弱勢族群也能善用教育資源,教育部所屬十二個社教館所,今年舉辦弱勢族群參觀活動,獲得社會各界贊助,累積善款近千萬元,超過六萬人受惠。
偏鄉學童、身心障礙者等弱勢族群少有機會參觀博物館,教育部去年開始整合十二個國立社教館所規畫系列活動,由三十四個民間團體捐錢贊助,讓弱勢孩子也有機會免費到科學教育館、自然博物館等館所接觸認識環境教育。
今年服務弱勢族群超過六萬人次,相較去年服務人數三萬人次,成長高達兩倍。
映像公司每年贊助一百一十萬給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協助執行「愛迪生」計畫,每年由大學生帶嘉義大學、虎尾科大、台東大學等大學生組成義工隊,帶領偏鄉小學的學童到陽明山認識火山地形、關渡溼地觀察水鳥等自然生態課程。兩年來共四千學童受惠。台灣科教館館長朱楠賢說,學童體驗自然後,眼神變得不同,變得喜歡學習自然科學。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去年補助鄰近特殊教育學校參觀,在探索活動中還安排手語協同教學,讓聽障生也能透過講解一窺生物的奧妙。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針對新住民、祖孫、樂齡長者舉辦多場講座課程,例如幫新住民上台語課、電腦課,協助融入台灣生活。
教育部次長陳益興表示,今年較不景氣,但民間捐助仍然不減,格外溫暖人心,希望透過活動拋磚引玉,讓社會一同關注弱勢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