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麗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小洋今年三十歲,從小打扮相當中性,小時候阿麗並不以為意,當小洋漸漸長大,也到了適婚年齡,但從未見過她帶男友回家,反而較常帶女生到家裡來,買衣服也都只買男裝,阿麗也曾試著詢問小洋是否喜歡女生,但小洋皆否認,雖然阿麗不斷告訴自己:只要女兒開心就好,但心底難免在意女兒的性向,阿麗想知道該如何面對這種心情?
葉紹國教授詳解(淡江大學通識與核心課程中心教授):
根據阿麗的陳述,究竟是什麼讓她心情矛盾思緒混雜呢?是擔心女兒的性向與眾不同?還是煩惱女兒無法適應外界眼光而不開心?或是怕自己不能面對或承受所揣測的事實?
首先,阿麗觀察到小洋的性向表現,如自小喜歡打扮中性,或在適婚年齡仍喜愛與同性密友為伴,未見與異性私下交往,只買男裝等,其實都不足以作為性向的認定。若採信阿麗的揣測,應該是訊息外母女連心的感覺吧,通常母親的揣測不可能全無所本,只是幽微處難以言明而已。
另外,阿麗所稱的「性向」,究竟是指「同性戀」、「變裝癖」,抑或是「性別認同倒錯」呢?若是「同性戀」傾向者,她在生理上是女生,心理上也認為自己是女生,只是愛戀對象剛好也是女生。
而認同倒錯者,倘若她的生理是女生,心理卻認為自己應該是男生,這好比男性的靈魂裝入了女性的軀體裡,自己怎麼看都不對勁;情欲對象循異性戀模式,所以是愛女生的。因此性別認同倒錯者,往往希望自己的實際生理與心理性別認定是一致的,才有內外協調與安全的感覺,因此會產生「變性」的想法;另一表現是在私領域喜歡穿著符合心理性別的服裝,這會令他感到鬆弛及愉快。
另一種與之類似但內心卻完全不一樣的變裝癖者,他們喜歡穿異性服裝卻不想變性,也不是同性戀,喜歡的對象也是異性。
在這三類性向者中,性別認同倒錯的人想要得到愛欲的滿足,是最困難的,同性戀者也不容易。我們的社會對多元性向者尚未普遍接受與尊重,性向與眾不同者不敢對外公開承認,獨自承擔許多莫須有的壓力。身為母親的,難免會擔心女兒的處境。但不管阿麗所揣測的是屬於那一類,顯然都不是當事人自己所能做的選擇。
根據研究,其中可能牽涉胎兒期染色體、基因的變化及性荷爾蒙的相對數量等問題;因此,都是阿麗難以掌控的。阿麗既然關心女兒,至少讓壓力止於家門,讓小洋多一位逢事可商量與紓解壓力的人。
阿麗以揣測的方式詢問小洋,小洋否認,也許是事實,也許是有意隱瞞。身為女兒,當面臨是否公開與眾不同的性向時,當然會考量母親或家人對自己的期待,以及承受的能力。阿麗一方面只要女兒開心就好;一方面又希望自己的揣測不是真的,如此自相矛盾不安,小洋怎會沒感覺呢? 阿麗是否真心不在意,心理是否真的準備好接受不同的性向,才是最關鍵的因素。
阿麗不妨先調整自己的言行,比如不再期待女兒結婚或羨慕有姻親關係,如女婿、外孫、親家等這些利弊參半的親緣,然後誠心寫一封信給女兒,告訴她自己關切的是她是否「活得開心」,如果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溝通討論,然後一起克服!如此一來,小洋知道有母親同行,自己並不孤單,內心溫暖,就會比較快樂,也比較有勇氣說出真實情況。若是阿麗能放下擔憂,確實消弭性向歧視與成見,相信小洋心裡會更輕鬆自如。
希望我們的社會對同性戀傾向、性別認同倒錯的人能有更多的包容,讓每個人都能適性發展,活得自在!
女人一O四免費法律諮詢暨心情協談專線:(O二)三三九三三五七五
專線服務時間:上午十時至十二時;下午一時至五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