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屏東訊】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木材設計所二年級陳冠銓,以自身經驗發想,設計「搭便車站牌」,他和一群朋友走遍阿里山、玉山、墾丁,出資架設「搭便車站牌」,希望「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互相幫助,形成善的循環」。
陳冠銓今年七月參加「第十八屆GYLA執夢計畫:社會關懷組」,和七名朋友共組小隊,以「搭便車站牌」作為執夢主題,拿下社會關懷組冠軍,展開為期四個多月圓夢旅程,計畫仍在進行中。
陳冠銓高中後到屏東就學,他說高中搭校車上下學,回家途中會遇到村庄長輩熱心問「要不要載你一程」,讓他感受暖暖人情味。大學考上屏東科技大學木材設計系,研究所攻讀木材設計所,學校占地三百公頃,同學常常「搭便車」。
「搭便車成為屏科大校園文化。」屏科大學生會副會長黃鈺程說,他常載外籍生到學生宿舍,原本要走一小時山路,瞬間只要五分鐘抵達。
陳冠銓參考一名法國人搭便車遊全球的故事,以法國人搭便車手勢作為站牌手勢。這面「搭便車」招牌,上方是豎起拇指符號,下方是「HITCHHIKE」英文字,翻成中文叫「搭便車」或稱「搭腳兒」。
十一月陳冠銓和嘉義大學陳柏宏展開架設站牌之旅。站牌設計有圓形與長方形,從墾丁出發,在墾丁南灣和墾丁大街設兩個站牌;屏科大校園在大門口與學生宿舍旁,各設一個站牌。選在阿里山奮起湖設站牌,因到奮起湖公車路線一天只有兩班車,便在阿里山設兩個搭便車專用站。
陳冠銓為找到適合點設立,光是玉山、阿里山、日月潭就各跑了三到六趟,日月潭象山遊客中心以安全考量為由婉拒。不過玉山國家公園搭便車的招呼站牌,因未申請前天被移除;背包客仍肯定立牌做法說「很有創意」;中心總幹事卓進權說,有人肯用心設計搭便車站牌提供服務,很有想法,拆掉可惜,應給掌聲。
玉管處副處長吳祥堅說,國內背包客愈來愈多,應也有搭便車的需求,但國情不同,「我們還要考慮揹包客的人身安全」,他表示,要找出一個行之全國的標準,比如站牌附近設有監視器,確保搭車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