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珩綜合報導】大陸福建省莆田市博物館新館,去年底動工興建,將於明年元旦封頂,二○一四年啟用。這座新館外觀似一柄如意,占地約二十四畝,總投資約人民幣二億七千萬元(約新台幣十三億五千萬元),內部設有「莆田歷史文化、媽祖文化」等十大主題展廳和三個臨時展廳。
媽祖文化發源於福建莆田,從湄洲媽祖祖廟分靈的媽祖宮廟逾六千座。二○○九年,媽祖信仰名列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歷時六年完成的十六卷三百八十萬字《媽祖文獻史料彙編》於去年出版,對媽祖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莆田市(史稱興安、興化、莆陽、莆仙)擁有國家級、省級、市縣兩級文物逾四百處,包括廣化寺、梅峰寺、龜山寺、三會寺、圓通寺、龍華寺、湄洲祖廟及三清殿等,以及廣化寺釋迦文佛塔、東岩山石塔、鳳山無塵塔、龍華雙塔,古代水利工程:木蘭陂、泗華陂、延壽陂,還有建築古樵樓遺址、摩崖石刻等,豐富多彩。
莆田湄洲灣北岸港裡村(古稱賢良港),早在宋代,就已是繁華的港口,是海上女神林默娘—媽祖的故里。據《敕封天后誌》記載,林默娘的父親是當時的都巡檢,世居賢良港。
港裡村被列入歷史文化名村,文物古蹟甚多,包括賢良港天后祖祠、靈慈東宮、靈慈西宮、受符井等十餘處,還有千年古碼頭、古航標塔,最為壯觀的是現存三萬平方公尺的明清古民居群。
千餘年來,媽祖信仰在此傳承,盛大舉辦媽祖元宵、媽祖回娘家迎駕儀式、海祭媽祖民俗活動等,吸引海內外信眾前往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