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北訊】在新北市觀音山奉茶近二十年的「觀音山揹水隊」,原與五股區農業旅遊發展協會沒有交集,他們近來卻不約而同在觀音山上尋找如來石像,嘗試解開耆老口中「轉角就有觀音,共一○八番」和「金波石佛祖」謎團,最近他們在硬漢嶺頂、一處被攤販扔了四十年垃圾的小山谷裡,挖到失落約半世紀的配件燭台。
研究「三十三石觀音」逾十年的農業旅遊發展協會總幹事楊海塗指出,已知觀音山上曾經有三十三尊石觀音,是日本關西信眾一九二六年捐錢用觀音石雕刻,並從山下的西雲寺,沿著登山小徑安放至凌雲禪寺開山院,每尊菩薩都有編號,並配置一個基座、一個刻字底座、二支燭台,但是目前只剩十二尊佛菩薩像,以\及為數不少的底座。
楊海塗發現,有些石像的佛身為觀音,底座刻字卻是「如來」,且為「台北州台北市施主劉金波」捐獻,經查是一九○九年捐錢興建凌雲禪寺的大稻埕富商劉金波。而日本人捐的菩薩身,放在台灣人捐的如來座上,明顯為後人錯置。
在協會當導覽義工的五股中興路郵局經理李育安,也嘗試尋找如來多年,他查遍文獻,僅在一九六○年出版的《台灣名勝集》,有一張「觀音山頂的石佛」照片,應該就是耆老所稱的「金波石佛祖」。而凌雲禪寺後方「妙色身如來」和開山院內「多寶如來」佛身,均錯置在菩薩底座;硬漢路旁則有「離怖畏如來」底座,沒有佛身。
由於這三尊均屬佛教經典所謂「七如來」,加上「台北州」是一九二○至一九四五年才有的行政區,而且一九六二年憲兵學校闢建硬漢路後,再沒人見過如來石雕。因此李育安推測,一九二○年以後,劉金波捐贈七尊如來像,硬漢嶺石佛應為「阿彌陀如來」,且遺失至今剛好五十年。
觀音山揹水隊長蘇進雄最近聽說「硬漢嶺曾有石佛」,他詢問在山頂擺攤的八十四歲攤販「番薯伯」,「番薯伯」說十幾年前曾看到山坡下有尊石佛。
蘇進雄興奮去找研究文史的楊海塗,發動揹水隊和農旅協會義工,照著「番薯伯」指引的方向,再往山坡下走三十步,撥開漫天荒草與陳年垃圾後,終於找到一支石燭台,眾人相信佛像若沒被運走,當年應該是為了工程而推倒在山谷裡。
雖然沒有找到佛像,但蘇進雄仍不放棄地說:「我一定要再繼續找,就算真的找不到,我至少也會把垃圾清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