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羅漢圖輾轉800年 上海博館展出

人間社記者觀滄綜合報導 |2012.12.12
1441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觀滄綜合報導】為慶祝建館六十周年,大陸上海博物館即日起至明年一月三日舉辦「翰墨薈萃—美國藏中國五代宋元書畫珍品特展」,首次展出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波士頓美術館、納爾遜藝術博物館和克利夫蘭美術館提供,涵蓋五代、宋、元四百多年間,六十件中國古代書畫珍品,其中備受矚目的作品為輾轉流傳八百餘年的《五百羅漢圖》,是研究南宋道釋人物畫的第一手資料。

《五百羅漢圖》包括有南宋時期浙江寧波地區民間佛像畫家周季常的《應身觀音》、《洞中入定》、《經典奇瑞》、《渡水羅漢》,及林庭珪的《施飯餓鬼》等五件作品。據作品上的金泥銘文所示,唐天祐元年(西元九○四年),明州(今寧波)惠安院青山頂有十六羅漢靈異示現,故稱羅漢院,羅漢信仰應運興起,至南宋紹羲住持惠安院時,約請周季常、林庭珪,歷時十餘年創作百幅羅漢圖以作供養。

《五百羅漢‧應身觀音》絹本,長約一百一十二公分、寬約五十三公分,圖中央畫一位十一面觀音,坐於方椅上,左右有四位羅漢。從服飾、赤足及身體的膚色可知,這位十一面觀音應是羅漢示現。畫面描繪工整細緻,用線富有變化。

此作品顯示,南宋道釋人物畫的描繪,從單純的人物塑造向情節性描述發展,從對肅穆凝重氣氛的刻畫,轉向對人物精神狀態的描述,尤其對故事情節的關注,成為繪畫焦點,具有風俗畫與肖像畫的特質。此畫風對後世影響深遠。

根據《日本原有寺傳》記載,《五百羅漢圖》原有百幅,其中六幅原收藏在日本鐮倉壽福寺,後相繼為北條氏、豐臣秀吉所得,最後進入大德寺,另有十二幅於日本明治年間流入美國,先後為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和波士頓美術館所得,成為這兩館入藏的兩宋繪畫珍品。

南宋時期,為適應社會需求,開始出現專門畫鋪,除作寺觀壁畫外,多流行掛軸畫,為寺觀和民家做功德用。當時日本與中國交往頻繁,對外貿易中心明州港(今寧波)佛畫最多,因此《五百羅漢圖》傳入日本。京都大德寺珍藏的南宋繪畫《五百羅漢圖》,於十五世紀被帶到日本,遞藏源流清晰,畫風純熟、保存良好,是舉世無雙的珍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