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屆金馬獎最佳影片頒給《神探亨特張》,知名導演吳念真讚評審說,「真的帶種」。
不管這部大陸電影在評審眼中有多優,說真的,台灣人想一睹大陸優質作品,恐怕只能在網路下載,或待日後電影台取得播映權,方能觀賞。
然而,一部好電影,就該在聲光效果俱佳的電影院欣賞,才能滿足觀眾的視聽享受,否則,只能暗自在家中的小電視或電腦欣賞,有失製作團隊以高畫質攝影裝備,製作一部高水準電影的初衷與本意。
現今兩岸因為政治因素,無法提高藝術格局,讓大陸電影在台灣戲院播映,有點遺憾。
既然金馬獎在第四十屆(二○○三年),扁政府時期,將參賽影片規定,從必須是「以華語為主要發音的影片」資格,刪去「主要」兩字,改為只要有華語和導演為華人(其他主創人員中五位以上為華人)的電影工作團隊,即符合參賽資格,並接受陸片角逐金馬獎之先例(當年陸片《盲井》,獲得最佳改編劇本獎)。可見,當時兩岸即已接受彼此「電影藝術」之薰陶,並打破政治僵局至今。
倘若台灣與大陸電影能再放寬一些規定,讓電影互相在兩岸戲院播映,相信將會更加完美。
逸軒(新北市/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