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中國、伊斯蘭、西洋文化 東南亞宗教、社會發展 深受影響

人間社記者觀灝綜合報導 |2012.11.22
5148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觀灝綜合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辦首屆「東南亞宗教與區域社會發展學術論壇」,日前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行,探討包括東南亞宗教、中國與東南亞宗教文化交流、東南亞華人宗教、宗教與東南亞發展戰略等議題,來自中國佛學院、雲南省佛學院等二十多個單位,逾六十名專家學者與會。

自古以來,東南亞地區受印度、中國、伊斯蘭、西洋文化體系影響,最早對東南亞產生影響的是印度文化(尤其印度教、佛教),其中,印度對東南亞的語文影響甚大,早期東南亞多數地區是直接使用梵文(Sanskrit)、巴利文(Pali),或借用印度字母拼寫自己的語文,如柬埔寨(即高棉)的高棉文、緬甸的驃文(Pyu)。

根據上世紀末蘇聯莫斯科科學出版社《東南亞國家宗教》的統計資料,在東南亞國家中,佛教徒人數僅次於伊斯蘭教,泰國有最大的佛教團體,信奉佛教者約占東南亞總人口的三分之一(逾三成四)。

漢朝時,中國與東南亞進行貿易,中國人也因貿易因素南移,唐、宋、元、明以降,都有人移往東南亞。其中,受中國文化影響最深的是越南,在法政、學術思想、社會制度、宗教及藝術、風俗習慣,以及經濟文化上都與中國有所交流,至今越南中、北部仍有諸多大乘或中國風味的文物。

東南亞也受伊斯蘭文化影響,西元十世紀後,穆斯林在馬來半島、印尼群島(含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香料群島等)、菲律賓南部等地活動。十五至十七世紀間,印尼群島又相繼興起幾個伊斯蘭國家,菲律賓中北部除外,東南亞島國陸續被納入伊斯蘭文化圈。伊斯蘭成為馬來世界的主要宗教。

另外,西方國家從十六世紀起,為了尋找香料而航向東方,西洋文化也對東南亞產生影響。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相繼進入東南亞,建立殖民地。各殖民者將本國文化帶到殖民地,或多或少影響了殖民地,例如菲律賓受西班牙影響,成為東南亞最大的天主教國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