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水書坊的名字是星雲大師取的,名字很美,像行雲流水飄移,又輕盈得很舒服。
佛光山旗下總共有三個文教基金會,分別是人間文教基金會、淨土文教基金會和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其中又以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最早建立,三者同樣隸屬於教育部。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在二○○七年開始第一部雲水書車,剛開始不知道書車執行時會遇到什麼問題,幾乎可以說是戰戰兢兢。
書車行腳 遍及城鄉
當年佛光山的台灣南北行腳托缽法會 ,從高雄台北之間,走路走了一個月所募得的善款,成立了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佛光山的每一個基金會有各自的屬性,而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一開始就定位在從事佛學、佛法深度的相關活動,宗旨為「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 」。星雲大師用雲水兩個字,起因為佛光山的慈善醫療機構,雲水醫院;雲水醫院送醫療、關懷到偏遠地區,現在佛光山也可以做到送知識、書籍到偏遠地區。
雲水書坊起初也走社區和醫院,持續到現在,發展出這麼大規模,就把重點放在學校,尤其是國中以下;十二年國教開始後,將來書車也可以拜訪高中。 自從雲水書車的消息對外發布,各界不只是驚訝,還有震撼,但在驚訝震撼之餘,也都歡喜地支持佛光山。
星雲大師的智慧使得書車成效百分之百,有這麼多的義工朋友們加入,如此大的組織,接近五十部書車在路上跑,比國家圖書館還要厲害。大師認為,知識和智慧不一定城市比較充足,鄉下比較差,問題在於周邊環境和因緣多少而已。偏遠地區的小朋友只要有資源與環境,他們也能有開發知識的因緣。
一件事情的成就講求緣分,緣俱足了就能成就事情。雲水書車將好的因緣帶給偏遠地區的小朋友,這是我們的工作,也是我們所希冀的。
群策群力 傳播書香
這個工作是集體創作,需要依靠佛光山各個別院和道場,一起帶動每個地區的佛光人來成就這件事;也就是每一個人站在自己的崗位上,做能力可以達成的工作。每一輛書車在偏遠地方跑,也許別人看不到,但因為佛光山每個人的集體創作,還有《人間福報》大力宣傳,讓大家知道這件善行,這就是眾緣所成。
河邊的蘆葦很軟站不住,但一大把捆起來就站得住了。希望每個人帶著集體創作的觀念,做一束蘆葦草裡的一根,讓蘆葦草成為一束,就可以站得住,非常具有佛法意義。
滋養慧命 永續行動
雲水書坊不是一時的活動,而要朝著永續經營的觀念繼續下去,所以每一個參與的人都要有長遠的想法,具有長遠的發心和觀念。譬如書籍編目就是一個不容易的工作,但如果把這項技能學會了,就多學到一個本事。
雲水書車不只是宗教活動,但書車和參與的義工不管走到哪,都代表著星雲大師和佛光山;每個人都要打從心裡思考如何擦亮這塊品牌,這是佛光人的任務與使命。每個單位都有不同的地區性,必然的修改和調整需要共同討論後再定案,如此才不會使書車的運作走樣。
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希望用佛法、用每一個佛教徒的表現,來讓每一個小朋友、家人、老師達到身心淨化,立志做一個好人。如果每一個小朋友或年輕人都可以受到雲水書坊精神的影響,不做壞事,就已是成就了。
雲水書坊的目標是要使教育提升,讓每個人都能讀書;讀書使每個人的世界廣闊,也能提升品格,建造一個人間淨土。
緣起:
讀做一個人,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讀懂一顆心。——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
雲水書車就像天上的雲一樣,飄來了;像水流一樣,流過來了。美麗的雲來了、水來了,我有了雲和水,多美、多好。所以,雲水書坊要讓大家看一本書、聽個故事、唱一首歌,跟爸爸媽媽聊幾句。各位兄弟父老大家來看書,我覺得人間社會很美麗,我們要把這個社會變成天堂淨土。
遇到不愛讀書的孩子,要他先閱讀一本書,我再變一個魔術給他看,所謂「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先提升他閱讀的趣味,他就會每天讀書,讀久了會讀出趣味來,就像泉水從地湧出,不流也不行,它會泉源不斷,信心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