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昨天是世界早產兒日,台灣早產兒基金會公布首份全球早產兒現況調查報告,在十九個受訪國家中,台灣媽媽對於早產認知表現偏差,一旦生下早產兒,往往無法扮演稱職的角色。調查顯示,只有百分之三十足月產媽媽、百分之二十七早產兒媽媽及百分之十三孕婦正確知道「早產」是指未滿三十七周生產。
一群早產兒昨天在父母陪伴下,在台北華山1914文創園區拉小提琴、彈鋼琴,分享成長喜悅。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林其和,鼓勵早產兒,千萬別放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會成為和牛頓、達爾文一樣的科學家,因為他們也都是早產兒。
前兄弟象職棒選手馮勝賢提醒早產兒,努力向前走。馮勝賢說,他只在媽媽的肚子待了七個月,就匆忙出生,五歲前還不會走路,只能穿鐵鞋保護腳丫子,但他和正常孩子一起成長,也在運動場上闖出一片天。
讓人憂心的是,高達百分之六十三的早產兒媽媽害怕將寶寶帶回家照顧。
李宏昌表示,台灣每年新增一萬二千名至一萬六千名早產兒,雖然早產難以防範,但只要讓早產兒在媽媽的肚子多留一些時間,就可減少他們併發心臟、肺臟、腎臟及腦部病變的機率,健康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