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和惠是一對戀人,也是我的親密好友,我見證著他們從朋友到情人,又從情人變回朋友的關係。四年的戀情在即將邁入婚姻時嘎然而止,不免讓人有些遺憾吧!
相處需要智慧,分手更需要智慧。好聚好散不容易,實際上,能夠好好分手顯然更難,常常一個已經準備好放手了,另一個卻仍在原地打轉,試圖挽回。
惠在分手後上了心靈探索課程,發現原來自己一直都在假裝,假裝自己全心投入,在工作上、感情上、生活上都是如此。問惠為何要如此?她說,可能是源自小時候害怕被遺棄的恐懼,怕自己若不夠優秀,身邊的人就不愛她了。看見自己的困境,她要全力以赴地突破,再也不要只是假裝突破。
惠也把課程中的學習與奎分享,邀約奎上心靈課程,希望對奎的生命有幫助。重新退回朋友的關係,他們對話反而增加了。
惠顯然比奎調適得好,性格中的積極性幫助她大步向前。而我幾次和細膩卻帶憂鬱性格的奎對話,總叮嚀他兩件事,一是即使是一個人也要活得開心。活得開心意味著「活在當下」,細細品嘗當下每一刻,那麼就不會有過多的憂慮,把過去的、未來的擔憂背在身上。
二是做個一致的人。聽從你的心,不是你的腦,大腦說你應該如何如何……可是真實的你並不想,那麼不要害怕拒絕對方。不舒服的情緒累積久了,造成的傷害反而更大。
閱讀能夠療癒心靈,我也推薦幾本書給奎,如《家庭如何塑造人》、《零極限》、《覺醒時刻》……期望能陪他度過這段低潮。
一段時間後,奎跟我分享那些書對他的幫助,雖然還不完全明白自己,但開始喜歡自己、愛自己,也多認識了自己一些。並發現,以前因為害怕被丟下,所以用討好的心態面對惠,如果那時可以誠實面對自己,說出來,或許今天不會走到分手一途。
奎很感慨地說,他相信人生遇到的人事都是來教會他的,只是得要付出代價。對於惠,曾經一起經驗的美好記憶,心底只有感謝。
這樣很好,放手了,另一個緣分才能進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