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林口訊】斥資二十多億元、歷時十二年施工的新北市林口區竹林山觀音寺重建工程,終將完工。寺廟結構大量採用台灣檜木、樟木、大陸青斗石的雕梁畫棟,融合中國南方建築風格和台灣民間建築藝術,外觀巍峨,下月九日將舉行「入火安座大典」。
歷史悠久的竹林山觀音寺,供奉十八手觀世音菩薩,是清朝嘉慶年間,由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龍山寺分靈而來。一九三八年日據時代,在現址興建日本風格的寺廟奉祀,台灣光復第二年(一九四六年)改建為中國式寺廟,是北台灣名勝,香客絡繹不絕。
「竹林山觀音寺重建工程以木材為主要建築結構,使用五、六百根,約四十萬才珍貴台灣檜木。」總幹事徐文乾指出,在梁柱部分,主殿使用十八根台灣檜木為柱,拜亭四根、兩側偏殿各八根,共三十八根柱子;拜亭上有兩根跨距十二公尺的梁,是最長的檜木。
除了主結構採用台灣檜木,內外大量木雕則使用樟木,再以上千萬張金箔彩繪,更顯金碧輝煌。至於龍柱、牆壁、石堵,均採用大陸青斗石精雕細琢。
古色古香的建築特色外,寺廟內也斥資三百多萬元裝置現代化的抽風設備。徐文乾表示,佛祖爐直徑一百二十七公分、重三千五百公斤,廟方在佛祖爐的下方,挖出三點五公尺深、三十八公尺長的潛盾管道,透過直徑六十公分的抽風馬達,將燃香產生的煙霧往下抽,從地下潛盾管道排出,「以後信眾不必再邊燒香拜拜,邊流眼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