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閱讀對我來說,就如同陽光、空氣、水一樣,只要看到書架上有書,就會很自然而然拿起來翻閱。」長年推動幼兒閱讀教育的信誼基金會執行長張杏如表示,就像我們每天都需要呼吸空氣、喝水一樣,對她來說,閱讀早已成為日常生活中一部分,只要一有空閒就喜歡手不釋卷。
「每個人都是先學習如何閱讀、再用閱讀來幫助學習,良好的閱讀能力對學習各領域知識來說都是一種助力。」張杏如以自己為例,她的閱讀範疇就十分廣
泛,除了東西方古典文學、散文小說外,評論與養生書籍也都有所涉獵,像她這陣子在讀的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陳耀昌《福爾摩沙三族記》都是引人入勝的好作品。
張杏如認為,隨著時代演變,閱讀範疇也不只侷限於紙本,影像或聲音閱讀也都是閱讀的一環,但她並不建議父母讓幼兒還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平板電腦等電子科技產品,最好還是先從書本閱讀開始扎根,例如六歲以下的幼童,就可從圖像式閱讀開始,像兒童繪本等都是不錯的幼兒讀物選擇。
熱中教育與出版的張杏如愉悅的說,閱讀真的是一件令人覺得愉快的事,可以開啟孩子對世界的更多想像,因此她一直很認同佛光山推動的「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模式,透過雲水書車的推廣,不但可以深入台灣大大小小的縣市與學校,還能為社會挹注正面能量。
她強調「閱讀不是有書讀就好,而是要選擇適合的書、好的書來讀」,以雲水書車的書籍為例,每一本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優良讀物,很適合爸爸媽媽帶著孩子一起「親子共讀」。張杏如期盼能透過雲水書車的推廣,開啟孩子對閱讀的更多元興趣與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