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客妹
某天看電視,看到一個皮膚黝黑、穿著樸實的農夫,剎那間,彷彿阿爸活生生的出現在眼前。
小時候,生活在鄉下,大家都靠種田維生;住的是三合院,吃的是粗茶淡飯,沒有零食、沒有玩具、沒有娛樂。父母為三餐每天早出晚歸,日子雖苦,卻很踏實,左鄰右舍幾乎都過一樣的日子。我們這些小孩,除了偶爾幫忙做些家事外,根本無法體會父母養兒育女的辛苦;如今看著電視上一幕幕的影像,好比人生倒帶,而阿爸的影子,深深地影響我一輩子。
阿爸是個聰明人,他知道,靠著種田要過好日子,是很困難的,因此不管日子過得多艱苦,他都堅持要讓我們受教育。讀好書是脫離貧窮的最佳途徑!
在民國三、四十年代,撫養九個小孩已經非常不易,還要讓子女受教育,更是難上加難,但阿爸不怕苦,他深信,只要他和阿母能撐過這漫長的苦日子,他的孩子將來日子就會好過。感謝父母一輩子為我們付出,我們兄弟姐妹今天才能過著衣食無憂的日子。
放眼今天的社會:逆倫虐子、家暴、自殺等案件層出不窮,看了讓人怵目驚心!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論環境,比以前好太多;豐衣足食,吃穿不用愁,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在學校做錯事不能處罰;在外為非作歹,父母給他做靠山,結果養成孩子是非不分、善惡不明、眼高手低、人格偏差。
想起以前阿爸的教誨,縱然是打罵,但每個孩子都乖得很,父母說不可以,沒人敢違抗,要敬老尊賢、尊師重道、長幼有序,這些做人的基本道理深植在三、四年級生的腦海裡;他們雖生於困苦的年代,但他們並沒向環境低頭,反而更加努力,創造經濟奇蹟、家庭價值。時下的年輕父母、小孩,應想想上一代胼手胝足的精神,讓阿爸的影子照亮每個人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