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秋冬之際,國人習慣此時進補,常會造成痛風發作。痛風又稱「帝王病」,因吃得太豐盛,大魚大肉,血清中的尿酸便增加。尿酸一部分是由人體內細胞核成分之一的普林分解而來,一部分則攝取自含普林的食物。當攝取蛋白質及含普林高的食物過量時,會增加血中尿酸生成。
尿酸約三分之二經腎臟排泄,其餘由腸道排到糞便中。當尿酸產生過多或排泄過少時,血清尿酸值超過7.0mg/dl,容易沉積在軟組織或關節中。有些人尿酸超過正常值也不會有症狀,有些人高到臨界值後,沉積在關節的尿酸造成細胞釋出化學物質,出現急性發炎症狀,常見有關節處紅腫、熱、關節變形、疼痛。
尿酸產生過多原因有:喝酒、普林類食物攝取過多等。造成尿酸排泄過低的原因有:藥物的使用、其他疾病如紅斑性狼瘡、尿毒症等。
常見高普林食物如下,內臟類:豬肝、雞肝等動物內臟。海產類:鱈魚、虱目魚、螃蟹、蝦等。蔬菜類:豆苗、蘆荀、香菇等。含酵母的飲料,如養樂多、啤酒等。其他:肉汁、雞精、酵母粉等。
避免暴飲暴食、多攝取水分以利排出,每日水分應攝取二千西西以上。少喝酒(尤其啤酒),因酒精會在體內產生乳酸,影響尿酸的排泄,導致尿酸過高或痛風急性發作。盡量選擇低普林的食物,多攝取葉菜類、瓜類、蔬菜及水果等,避免食用肉湯或肉汁,因長時間烹調內含極高的普林。
當尿酸值經飲食控制仍超過9.0mg/dl但無症狀,或已發生痛風性關節炎,及高尿酸並合併有尿路結石或腎病變時,需使用降尿酸的藥物加以治療。運動過後應補充水分,以防血液中尿酸濃度過高造成急性發作。
日常飲食中蛋白質不可過量,減少進食高脂肪食物,由於脂肪在代謝中會產生酮體,抑制尿酸從尿液中排泄。避免過重,肥胖人士血液中尿酸含量較常人高,但避免減重過速,因身體脂肪分解時也會釋放酮體,使尿酸排泄減少。
痛風不但發病時劇痛難耐,其合併症更可怕,長期尿酸過高,尿酸鹽結晶也會沉積在冠狀動脈內,將導致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心肌梗塞或腦栓塞而危及生命,當妥善治療。為了預防痛風,定期接受血中尿酸值檢查,從生活與飲食兩方面著手。
(作者為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