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淑芬台北報導】籌備近四年的「台灣新文化運動館」昨天開幕,由台北市長馬英九與當年運動領導者蔣渭水後裔蔣松輝等人共同揭幕,館址是當年日本警察囚禁台籍異議人士的北警署所在,歷史重回現場,別具意義。開幕的同時也舉辦「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特展」,呈現一八六○年代台北開埠以來,在二十世紀上半葉綻放文化花朵的新文化事蹟。
十月十七日是台灣文化協會成立八十五周年紀念,馬英九強調,台灣先賢以大稻埕為文化自覺的啟蒙根據地,在此設立「台灣新文化運動館」別具意義。
日據時期,台灣知識精英在世界潮流衝擊下,體認到武力抗日的結構困境,改以思想文化啟蒙與殖民當局抗衡,一九二一年十月十七日,在大稻埕執業的蔣渭水醫生,結合學生、知識份子、地主、士紳成立台灣文化協會,成為當時最具影響力的非武裝抗日運動組織。
協會透過巡迴演講、發行會報、開辦夏季學校、文化書局、提倡白話文、推動新劇等,喚起民族意識,散播思想文化的種子,風潮綿延流長,深入文化、政治、創作、出版,影響深遠。
位於寧夏路的大同警察分局,前身為專門監控台籍異議人士的北警署,蔣渭水及其革命同志多次被捕囚禁於此,加上地點緊臨文化協會成立的靜修女中,遂成為運動館的不二首選。大同警分局為此特地挪出三樓八十坪廳舍,供新文化運動館開館之用。
十七日展出的「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特展」展出新文化運動所開展的文學、音樂、戲劇、美術等,開幕現場包括蔣渭水基金會董事長、前監委黃煌雄、蔣渭水公子蔣松輝等都出席,共同紀念這個台灣近代史上重要的一天。
負責籌畫這次特展的二二八館,特別透過管道取得當年文化協會製作的「正義之章」原物,於特展現場公諸於世。當時非武裝抗日燃起各地仁人志士投身行列,期間爆發多次「治警事件」,協會同志遭日本警察逮捕,蔣渭水於是製作「正義之章」,贈予這些飽受牢獄之災的革命同路人。這份傳說中的信物事隔四分之三世紀後出土,更凸顯新文化運動館的歷史重責。該特展免費入場,各界人士自由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