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是長江的一條重要支流。為什麼重要呢?因為它是長江支流中流域面積最大、長度僅次於漢水的支流,也是流量僅次於岷江的支流。這麼一條「成績」優異的支流自然算得重要了。
嘉陵江的別名眾多,在長江支流中大概也是名列前茅吧?
嘉陵江有兩個源頭,其西源稱「西漢水」,這也是嘉陵江在古代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別名。
漢水,又名「漢江」,是長江最長支流,在武漢入長江,但其源頭卻離西漢水不遠,同發源於秦嶺南麓。古人地理知識有局限,誤以為西漢水是漢水的源頭之一,所以就以此名命名了。後來,古人發現搞錯了,但這名字已經叫了許多年,也就將錯就錯了。
西漢水也有不少別名,像「潛水、漾水、故道水、濁水」等,也都成了嘉陵江的別名。
嘉陵江這個名字出現比較晚,唐代成書的《元和郡縣圖志》中「西漢水」與「嘉陵水」兩個名字交替出現;宋代《太平寰宇記》中則稱嘉陵水或嘉陵江,嘉陵江之名從此流行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
為何會有此名呢?一般人認為此名出自漢代地名「嘉陵道」,嘉陵道是古代關中入川的要道之一;可也有學者,認為嘉陵是美好的陵墓之意,嘉陵江源頭有嘉陵谷,是炎帝嘗百草區域之一,有炎帝陵和廟宇,足見嘉陵江與炎帝有關。
重慶簡稱「渝」,渝即「渝水」,也是嘉陵江的別名。今合川以下一段嘉陵江,因與「渠江」合流,古時亦通稱「渝水、宕渠水」。隋開皇初在今重慶市置渝州,即因此水得名。
嘉陵江流域,周代時大部分屬巴國管轄,所以嘉陵江古稱也叫「巴水」。有趣的是,還有另幾條巴水:湖北、江西分別有巴水入長江,也叫「巴河」;四川通江縣境內有巴水,南流之巴中匯南江稱「巴江」;珠江流域也有巴江,又名「板橋河」,屬珠江水系南槃江左岸支流。
嘉陵江流經四川的閬中,得名「閬中水、閬水」。「閬」是高門的意思,《太平寰宇記》說閬中周圍山形似高門,城在其中,認為閬中因山得名。而《舊唐書》說嘉陵江繞城三面,城在其中,認為閬中因水得名。孰是孰非,已無從考究。杜甫有〈閬水歌〉詩傳世,開頭兩句:「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由此可知,在杜甫時代嘉陵江、閬水兩名是相通的。
除了這些別名外,嘉陵江還有其他幾個別名,如「聞水、間水」等。品讀這些別名,我們也可從中體味嘉陵江這條河流的人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