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事K君轉到高雄某社教機構任職,還兼負責三、四百名義工的管理事項。趁他出差來台北,我們相約聚會,K君說,義工對現在人力缺乏的公家機關,的確很有幫助,他很感激義工的奉獻,不過,有時義工也帶給他一些困擾。
他舉例,他曾接到民眾投書,說兩位義工在展覽會場一直聊天,干擾到他看展的心情。K君打電話向這位民眾道歉,說會請義工改進,但那位民眾認為K君只是在敷衍,要陳情到更上級機關。K君再去電致歉,民眾雖接受他的道歉,但表示以後會隨時去督察,看看義工有無在聊天。
K君只好召集全體義工,「請」求(因不是員工,不能說「要求」)他們不要在值勤時聊天。有些義工譁然,說:「太嚴格了吧!我們是無給職的義工呢! 」K君只好說:「要聊天,那就先脫下義工制服,當作參觀民眾吧!」
另外,一些退休的官員,要來當義工,提出的條件也很令他頭疼。一位處長退休了,透過介紹要來他那單位當義工,條件是只當審核雜誌的工作,又要求自己要有一間小房間。K君說,我們部門同仁都還沒有自己的辦公室呢,哪可能為義工去規畫一間小辦公室?
有些義工是老師退休的,喜歡訓人的脾氣還在,看到民眾稍有不順眼的舉動,就訓示人家一頓,有時就不免引起雙方衝突,也常令K君不得不出來調解一番,甚至同是義工,彼此也會有糾紛。
K君嘆息,管義工的工作不好做。我只能說:「其實,做義工的人,就是要忘記自己以前的身分,並做單純協助的工作就好了,才不會反而造成機關的困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