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炭到泰北 傳愛30年

汪詠黛 |2012.11.05
3235觀看次
字級
搭起棚子就是簡陋的教室。 圖/汪詠黛

哇,我們五年沒見面了?時間怎麼過得這麼快?收到香港公益團體「莒光文化服務中心」朋友的e-mail,提到他們即將於年底舉辦「送炭到泰北」三十周年紀念活動,不免一驚,果真是歲月如梭啊!

心中立刻湧起五年前在泰北深山,和香港莒光朋友初遇的悸動,以及他們邀請我代表病重的作家柏楊先生,到香港參加「送炭到泰北」二十五周年義賣晚會的熱烈場面。

那次,創辦「莒光」的靈魂人物曾醒明大哥還帶著我,馬不停蹄接受香港媒體的專訪,暢談那本由柏楊先生策畫、囑我深入泰北山區難民村採訪撰寫的《重返異域》一書緣由。

這個緣,牽繫起台港等地華人「送炭到泰北」的集體記憶,以及我和泰北、香港朋友的情緣……

年少時,懵懵懂懂跟著姐姐一起閱讀鄧克保(柏楊先生)所寫的《異域》,知道那是描寫一支從大陸撤退到泰緬寮邊區的孤軍悲慘故事,內心受到很大衝擊。而後陸續知道他們被國家遺棄,孤立無援,只能靠協助泰國剿共,用血汗換取棲身於泰北荒山的生存權;解甲歸田後,在土壤貧脊、水源缺乏、交通閉塞的叢莽中建立起難民村,度過半原始的艱苦歲月。

他們蓋起簡陋的中文學校,堅持讓中華文化傳承下去,不少優秀的孤軍後裔更是想方設法被接來台灣讀書。但是,後來為何一度成為無國籍且有家歸不得的「人球」?

飄零異域,倥傯半世紀的孤軍及其後裔,在泰北難民村的生活過得如何?曾經在台港地區風起雲湧的「送炭到泰北」活動,開花結果了嗎?

我對這段「現在進行式的歷史」充滿了好奇, 但只是一直放在心底,偶爾參與捐款濟助,並未採取更積極的行動。直到柏楊先生在封筆前,策畫最後一本有關重新回頭看「異域」的作品,他和夫人張香華女士希望我接下赴泰北難民村採訪、撰稿的工作;至此,我才開始深入解惑,並與泰北結下不解之緣。

如此因緣,讓我結識到一位又一位無私奉獻的人間菩薩、行善天使,他們本著血濃於水的同胞愛初衷,三十年來持續不輟地進行「送炭到泰北」的善舉,有台灣人、海外華僑,當然還有香港「莒光」朋友。在這些好友身上,我看到生命可貴的價值,更謙卑的向他們學習到「佛光四給」精神的體現: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歡喜,給人方便!

★【黛媽咪幸福花園】中時部落格:http://blog.chinatimes.com/melodywang101/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