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不少人有脂肪肝,嚴重者會肝發炎、肝纖維化,導致肝硬化、肝癌。西醫對脂肪肝,如未發炎,常勸患者多運動,不會積極治療。中醫利用觀察舌象變化,治療不同程度脂肪肝問題。
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昨天舉辦研究計畫成果發表會,宏樺中醫診所院長張宏州發表「脂肪肝臨床表現與中醫症型關係研究」指出,可從「舌象」看患者是否為脂肪肝,分為六型,每一型有不同的治療方法。
常見的肝膽濕熱型,民眾會口乾舌燥、小便黃赤等情形,舌頭兩側較胖,顏色呈現暗紅,屬輕中度的脂肪肝,建議服用龍膽肝湯,對症下藥可改善病情,避免肝臟惡化發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