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順火
永和國小校長吳順火(見圖)是知名的「放牛班校長」,但他特殊的成長經歷,讓他更有能力了解學生的處境和心理。而針對論壇的主題,吳順火不以教育工作者,而是以父親的角色,來談家庭教養的重要性。
吳順火出身雲林鄉下,中學前的求學過程相當波折,但祖母一句訓示:「要會拿筆也要會拿畚箕」,讓他受用至今。他的大哥出海捕魚幫助他補習,考上師專的他,立志奉獻小學教育至今。
吳順火的三個兒子都不是典型「會讀書」的孩子,但他認真發掘孩子的天賦,而且盡力提供他們各種機會。他的大兒子和二兒子數理科都很差,卻都有藝術天分,他說:「數學很差不是要多補數學,而是要放棄數學。」於是讓大兒子從他最擅長的寫書法去發揮,讓二兒子從小提琴中找到自我肯定的方向。
而今,大兒子已成為書法藝術家,吳順火期許他能像張大千一樣青史留芳;二兒子自北藝大畢業後擔任小提琴演奏家,如今正快樂地當新手爸爸。
小兒子從小喜歡拆鬧鐘,理科雖好,但一上文科就想睡,念高中時差一點留級。吳順火不希望「留級」這件事在兒子人生中造成陰影,於是把他轉學到夜間部機械科,結果兒子的智慧和能力彷彿密碼被打開,不但在學校如魚得水,而且一路升學順利,並且得到日內瓦創意大獎。
吳順火說,孩子的學習不一定要非常努力,但一定要找對方法。世代在輪替,很多社會價值都是風水輪流轉,父母能給孩子的,就是了解他們的天賦所在,讓他的天賦自由,然後成就自己。但父母還要教孩子的事是「運動」和「做家事」,因為運動場上,有全套的攻戰守則來訓練一個人的智慧和體能;而做家事則是一輩子都必須執行的生活技能,這兩種學習,是課堂上學不到的,也是父母給孩子的珍貴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