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蘭
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教授(見圖)以大腦神經學的最新證據指出,中國人說的「三歲定終生」,是要被推翻的,因為嗅腦每九十天再生一次,證明人生就像馬拉松,終身學習才是最重要的。
洪蘭說,二十萬年前的人類每天走十二英哩去覓食,沒時間多注意自己的後代,人類依舊代代傳衍;現代父母擔心太多,其實不管政策面如何改變,教養方式只有「基因」和「後天環境」兩個因素來決定。
洪蘭很推崇柳宗元「順天致性」的教育觀,她認為,父母對孩子的教養「盡力就好」,因為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必然會遇到各種問題,父母要相信天下沒有不可教的孩子,而且每個孩子都有學習能力,父母不必太擔心,但一定要把孩子教育成「好人」。
洪蘭指出,品德教育是一種內隱的學習,直接連結在大腦的突觸,所以,模仿是人類最原始的學習,父母親則是孩子第一個模仿的對象。父母應把握孩子學習力最強的前十二年,讓他們有機會成為任何他們希望成為的人。
至於用什麼方法來達成我們對孩子的期望?洪蘭說:「多鼓勵、少責罵。大人一句稱讚的話,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沒有什麼是天才,放對地方,讓孩子的能力發展出來,就是天才。」
洪蘭指出,二十一世紀,孩子只要具備一種專長,在職場就有競爭力,父母要謹記,不要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比,用誠信來教養孩子,不要欺騙孩子。「孩子最大的恐懼是沒人愛,大人不是孩子的情人、朋友,而是孩子的監護人。」洪蘭說,大人觀念的改變是孩子命運的起點,要相信受挫是孩子的本分,順利是福分,想要享福別忘了先造福。日後不管孩子的發展如何,父母對「成功」的定義,應該是「得到想要的」;至於快樂與否,在於是否「接受你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