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旅珠
呈熙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梁旅珠(見圖),曾教養出同時申請美國七所大學都獲錄取入學的女兒,但亮眼的學業表現,並不是她想要強調的教養重點。她認為,孩子的成績好,是天分也是緣分,對於孩子的課業,父母不應只有一種標準去衡量,不能再用「只要用功,就會有成績」來訓誡孩子,而是抱著「只要用功,就會進步」的開闊角度來期勉孩子。
面對快速變動的社會,很多父母自己都無所適從,更不知如何教導孩子正確的價值觀;梁旅珠建議父母們:「陳腔濫調都是真理」,過去耳熟能詳的教條,例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類金玉良言,至今都還很有價值。
但父母要記得先從自己做起,而且要趁著孩子還小的時候,例如學齡之前,就先灌輸他們這些古老的智慧,透過「洗腦」的做法,趁早把良善的因子種植在孩子心靈中,讓他們從小做起。寧可在孩子小時候扮演「虎媽」的嚴格角色,再隨著孩子慢慢成長,由緊而鬆地開放,到了孩子的叛逆期,做父母的就不會有孩子怎麼「突然」不聽話的錯覺,親子關係也會有倒吃甘蔗的甜蜜。
雖然家境富裕,但梁旅珠強調,不是有錢就能教養出好孩子。她的女兒考上七所大學那一刻,她除了趕快去拜拜謝神,還要女兒拿出一張紙,把從小到大幫助過她的老師、朋友寫出來,在心裡跟這些人說「謝謝」。她教導孩子,成功絕不是一個人的功勞,努力和機運都很重要。
而家庭的教養中除了課業,生活能力更是不可偏廢的。梁旅珠說,現代父母把很多事情都丟給老師,該教孩子的事都沒教,她的一女一子,從很小就學會打理自生活中大小事務,不仰賴父母代勞。「不管孩子日後成就如何,教養出一個認真負責、知足愉快、能對自己負責的人,才是做父母最大的喜悅。」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