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水月觀音〉石雕像。
圖/鹿野苑提供
【本報台北訊】致力推廣佛教藝術的鹿野苑藝文學會會長吳文成,四日將在龍山寺板橋文化廣場大會堂主講「佛像藝術與佛法修行」,透過印度佛像的起源與發展、何謂三十二相與八十種好、如何認識各種佛菩薩像、觀賞佛像與念佛修行等四主題,引領聽眾從諸佛菩薩的「外相特徵」,進而了解佛法智慧、走入佛法修行,有興趣者可免費參加。
「亞洲最重要的文明,與佛教息息相關。」吳文成曾參訪中國大陸、印度各大佛教石窟和聖地等遺址古蹟,感受佛教曾為亞洲各地帶來的文明曙光,雖然佛教藝術在於傳遞「真、善、美」,不過佛像藝術卻受到許多人誤解,以為佛教是崇拜偶像的宗教。他強調,佛像是信徒崇敬禮拜的對象,民眾若能深入了解佛菩薩像蘊含的宗教思想,感受諸佛菩薩慈悲救度眾生的情操,反而能淨化心靈。
「欣賞佛像,就要從『心』開始。」吳文成指出,在欣賞佛像時,一開始總是被其優美線條、造型,與沉定、慈祥、莊嚴的神韻所吸引,可是若是能從佛像的造型、創作者的時代背景,來認識當時的歷史、人文背景,除了增長見聞、豐富常識,更能超越時空和古佛像對話,感受到「見佛如面佛」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