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昨日投書版《軍人捍衛國家 不應成箭靶》及《瘋新聞.諷新聞》提及募兵兵源短缺,建議成立外籍兵團因應,百感交集。
筆者為軍人後裔,曾任軍職,有不少投入軍旅的親友,深知軍人工作性質特殊,相較其他職業具有高度的風險性,經常因任務需要,必須長時間堅守職務崗位,休假不固定,無法陪伴家人。
尤其身為單位幹部或部隊主官,除了要負責督導戰訓本務外,還要身兼繁雜的行政事務,超時工作「挑燈夜戰」幾乎成了常態,很少有足夠的休閒時間;然而年終一到,休不完的假只能「捐給國家」。
為國家為人民付出這麼多犧牲,當初政府體恤所承諾的優惠福利,近來飽受批判成了「不公不義」的象徵,將軍人汙名化為「排擠勞工保障資源的特權階級」。
眾多軍職退伍的長輩,長年為保衛這塊土地及人民流血流汗,晚年換來如此承受不起的罵名,情何以堪?現任軍職者,更覺得自己像是「全民公敵」,缺乏應有的社會尊嚴和尊重,不時升起「不如歸去」的念頭。
試問,軍人的尊嚴若持續遭到汙名化,加上工時長、事情多、休假不穩定,還有誰會願繼續待下去?還有誰會願從軍?又還有誰願挺身保家衛國呢?
最後,可能真的如《瘋新聞.諷新聞》所建議的,國防軍力真的需要依賴外籍兵團來支撐!
殘雪(南投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