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楚仁傳承觀音媽聯手繪技藝,作品樸實傳統。圖/邵心杰
【本報台南訊】隨著時代演進,民眾供奉神明的神龕上「觀音媽聯」,不再是傳統手繪,幾乎都改為電腦輸出圖像,不過住在台南白河的佛像彩畫師陳楚仁,四十多年來堅持手繪,延續傳統技法及古樸畫風,雖然每幅畫要畫上三個月,但因為都是量身繪製、獨一無二的,還是有很多人上門求畫。
國中畢業後,陳楚仁在台南市區拜師學藝,也曾去高雄學雕塑,四十多年來,專攻佛像彩畫及泥塑。他表示,傳統的觀音媽聯(觀音彩),是匠師以油彩手繪在神龕上牆面、玻璃的,隨著時代的演變,有印在宣紙上的,也有電腦輸出圖像。
「神明的法相最難畫,通常我會先點上檀香,等到心靜後再開始畫。」陳楚仁表示,一般來說,觀音媽聯上繪有觀音菩薩、媽祖、灶神及土地公等神祇,他會先畫草圖給顧客決定後再下筆,也有顧客要求圖像單純就好,只有觀音菩薩、善財童子及龍女而已。
此外,陳楚仁也是泥塑匠師,迄今製作上百尊神像,其中最大的作品,就是嘉義天仁宮高二十尺(約六公尺)的觀音像,「我花了半年的時間才塑好神像,直至泥土乾了再彩繪,前後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