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軍公教年終慰問金被刪,鬧得沸沸揚揚,忝為榮民一分子,想提出個人淺見。
筆者十五歲入士校,原因只有一個「窮」字。當年身形羸弱,30步槍加上刺刀,遠超過個人身高。月薪三百五十元,生活拮据,買日用品都不夠;無存款能力,學歷低收入差,處處讓人瞧不起,是社會中弱勢的族群。
四十年風水輪流轉,「好男不當兵」的年代已經過去,志願役成了搶破頭的行業。改變的是,軍人薪水待遇提高;不變的是,發聲管道受到限制。
在營時,思想教育告訴我們,遭受不公平待遇時,不得對外發表意見,經過部隊習氣洗禮,忘了反駁能力。退役後,不管十八趴或水電優待,動輒被拿來祭旗,投訴傳媒表達意見,無奈篇幅有限,仗義執言無路,只能關起門來生悶氣。
人在軍旅不敢吭聲,卸下戎裝也無能為力。換言之,承平年代「西線無戰事」,軍人一再被清算,不令人感到意外。軍人的名字是弱者,受到批判並非無感,只是不敢有感。
基本上,筆者不反對減免優惠,畢竟時空丕變,因時因地制定新法,確實有其必要性。
往昔刻苦艱辛的生活,保家衛國的英勇事蹟,早已和現實脫節,是該面對的時刻了。軍人服從法令,依法廢止絕無異議。
榮譽是軍人第二生命,軍人不願成為族群操弄的代罪羔羊,不想淪落為階級鬥爭下的犧牲品,不希望變成經濟改革的絆腳石,請不要將矛頭對準軍人。
海峽兩岸和平已久,但對峙依舊,即便軍人重要性改變,國家卻不能一天沒有軍人。日前副總統吳敦義接見美韓越戰退伍軍人協會訪問時,談到這個觀念,國人對退伍軍人要有真誠的尊敬與照顧,才能堅定軍人捍衛國家的信念,希望這段話讓國人有所警悟。
一忠(嘉義縣/榮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