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嬰兒潮第一批屬豬(一九四七年生)的我們,今年屆齡要退休了,最近只要有同學回國,就有人號召開同學會。大家都盡量參加,每個人都有杜甫「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的感慨。我覺得我們這一代是幸福的,因為小時候國和家都窮,「生於憂患」,所以養成了我們吃苦耐勞、凡事不懼、據理力爭的個性。我們大學畢業(一九六九年)到美國留學時,正是美國極盛時期,我們見證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繁榮,也看到越戰後人民對政府、對傳統價值觀失去信心,國力走下坡的情形,深切體驗到國家認同和民族自信心是存亡的必要條件,經歷尼克森水門事件後,我們對孩子的品德更是堅持。
在席間,大家談了許多四十年來在美國生活的點滴,歸納起來,可以用我父親的一句話來形容,「先生做事,太太做人」(我們是女中的同學),而做人比做事重要,凡是成功的同學,她們幾乎都必須替先生做好人際關係,一位同學因為做得太好,被她先生公司聘為人事,專門負責公關與福利。
這位同學的先生是標準的書呆子,能力很強,但個性耿直,有話直說,這種人在學術界可以生存,但是在私人公司就要吃虧。幸好我們這位同學非常能幹,什麼都替他先生打點好:搬到新家,她的先生走馬上任,一切就交與我這位同學,她立刻開車出去熟悉地方資源,哪裡有市場、哪裡有托兒所、哪裡有加油站(在一九七○年代,美國很多小鎮是沒有中國人的,一切得靠自己)。她把小鎮的超市都走了一遍以後,就準備請客了。早期的留學生十八般武藝都得會,因為飄洋過海,人生地不熟,沒有家人可依靠,一切得自己來,所以菜刀、剪刀、剃頭刀這三刀都得拿得起(早期的父母常說「良田萬頃不如薄技隨身」),她就手邊可買到的中國菜材料燒了一桌完整的菜請他先生的同事,當然大獲好評,因為小鎮沒有中國餐館,怎麼燒都是正宗中國菜。她有了口碑後,就開始三不五時叫他先生帶點中國的炸餛飩、炸春捲去公司請同事吃,也常宴客。「吃人的嘴軟」,人家對她先生的「白目」也就多有包容。正向的人際關係其實是事業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她先生本來就有能力,有了長袖善舞的太太在旁幫忙,就一路往上爬,她自己後來也開了家外燴公司,並全力投入當地的公益活動,最後獲得市長獎狀。她講了許多自己孵豆芽、做豆腐的趣事,人在逼上梁山時,什麼都會做。其實,現代孩子缺乏的是動手的機會,我們當年做小姐時,也是什麼都不會的。
每個孩子天生都有學習的能力,父母不必太過操心,一旦有必要,去學就好了。我會理髮是我先生的室友教我的,當理髮一次是你一個禮拜的伙食費時,你會學得很快。做菜更是只要肯用心,多做就會成功,畢竟它不是做實驗,非按標準程序不可。在座的同學幾乎每個人都能燒出十二道大菜來請客。
大家是同班同學,其實能力都差不多,為什麼後來在事業上有這麼大的分歧?其實關鍵在做人上,做人比做事重要,凡是當年在班上熱心助人、不愛惜勞力的同學,後來在事業上都很成功,因為人生很長,靠的還是朋友,正向的人際關係使自己和他人都過得很快樂,人喜歡跟快樂的人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