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看電影 -- 親情的《人生決勝球》

胡正文 |2012.10.27
1929觀看次
字級

「比起二十年前,我完全就像另一個人」,這是我們常聽到長輩在閒聊時說的話,而他或她身邊的好友經常也都會點頭大表贊同。

許多人會覺得自己在中年,或是進入老年後有許多的改變,但這種改變是深層的變化,或只是表面的改變呢?是否有某種人格核心是一輩子不變的?

葛森是棒球界資深的著名球探,但面臨體力走下坡,被迫退休的命運,儘管他內心百般不願意,但顯然決策者已開始質疑他的判斷力;葛森的女兒米琪,是一位有衝勁的頂尖律師,米琪跟頑固又好強的爸爸,自母親過世後就不太親近,他們的相處除了棒球外,向來話不投機。

從研究顯示:嘻嘻哈哈的孩子,大都能成為快樂活潑的成年人;怨天尤人的高中生,將來也會成為一位滿腹牢騷的老年人;雖然隨著年紀漸長,人們會變得較內向、內省,某些特質也似乎會隨著成熟而緩和,但許多方面我們依然是那同一個人。

心情沮喪又倔強的葛斯,一直是位踏著同樣步伐的父親,而自小缺少與母親依附又和父親疏離的米琪,雖曾試圖破冰,但是父親的冷漠常讓她又退縮原地;是什麼樣的契機,會讓米琪放下因怕被拋棄而遠離親密的保護傘呢?

在一次車禍,米琪發現父親體力與視力的老化,她決定暫時放下工作,至少先陪著父親面對最後一場發掘新球星之賽。

這是父女多年後一個不得不的相處,她發現矯健的爸爸找不到鑰匙孔,身體硬朗的父親會摔跤,甚至聞不到燒焦味。一天米琪鼓起勇氣問父親她心中多年的疑問:「為什麼媽媽去世以後,你就丟下我借住在親戚家?為什麼我一直要讀住宿學校?你知道我進大學後,一直在治療你丟下我的心理創傷嗎?」連串的問話,讓父親揭露不敢說出的心結;父女的一座新橋於焉開展。

大致來說,兒女都要到中年才能以較客觀的眼光來看自己的父母,既不會將他們理想化,也不會誇大他們的缺點。但其所蛻變後的聯繫,常取決於親子早期時的依附關係,這種聯繫不論強烈或冷漠,都會在兩代間持續擺盪;有的年老父母和子女相處會愈來愈好,有的則呈現緊張,這是法律所無法跨越的限制,它早已存在於我們生命成長過程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