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媽媽對電話那頭冷淡的回應,我就猜到一定又是舅舅舊事重提。
大舅舅在外公死後才知道,原來所有財產早就都過繼給同父異母的小舅舅,而這既定的事實讓他這十幾年來都不快樂。他總是說,如果當初財產平分,那麼他的生活就會跟現在不一樣。
其實,就算舅舅當初也有獲得遺產,又能有多大的改變呢?鄉間不值錢的三間房子,真的是造成他生活困頓的理由嗎?媽媽跟阿姨也沒從娘家及夫家獲得一分一毫,但是她們的生活比舅舅好得多,從來也沒抱怨過父母少給她們什麼,她們認定一切都要靠自己,所以認真生活、努力尋找機會、積極教育小孩,成為她們的生活重心,現在小孩大了,生活也就更愜意了。
反觀舅舅,把自己的不順遂都歸咎到少拿的錢,而表哥們也認為舅舅言之有理,因此這就成為舅舅家的致命傷,似乎只要有那一筆錢就可以扭轉一切,所有的失意都是令人失望的財產分配所導致。而今雖然三位表哥都已成人,舅舅的醫藥費卻仍需慈善團體的補助,舅舅家缺的不是祖先留下的財產,而是胼手胝足開創生活的毅力。
希望來自於立定的志向,如果把希望構築在失望上,生活中就充滿怨言,既然祖先賦予我們健全的身體,這無價的財富足可幫我們獲取生活所需,靠自己才是最好、最明智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