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的故事】98 要娶我,請先當大慈義工

李如定 |2012.10.24
1561觀看次
字級

「誰要娶我,就必須先認同大慈這個家,並且,每年春節期間要一起回大慈當義工。」這是即將步入禮堂的陳怡秀,和父母親及兩個弟弟對於嫁娶的「共同指標」,而會有這樣想法,則源自於她的舅婆陳耀珠。

陳耀珠曾是個幹練的銀行重要幹部,退休十多年以來,毫無間斷的全心投入佛光山各項慈善工作、服務大眾,也接引為數眾多的同事、朋友、親人加入佛光大家庭。陳怡秀一家自然受到陳耀珠的薰陶,生命有信仰、生活有目標。

大學階段,怡秀選擇攻讀社工系,畢業後即到大慈家庭擔任社工。

在她過去所學的印象中,台灣地區的學者,對於兒童少年安置機構的照顧,通常持有負面的批評,例如,限於經費縮減、人員編制與訓練不足、工作型態辛苦、工作人員普遍流動性較高等等,對於院童的照顧成效不彰、院童所獲得的關注,理所當然也不如一般小家庭中的小孩,造成小孩的身心靈發展產生更多負面問題。

然而,她和大慈孩子們朝夕相處之後,對於過去的認知愈來愈疑惑,她所聽所見,都是對大慈孩子們正面肯定的聲音,尤其是外來的參訪團體、政府單位人員、信徒的讚賞。

大慈和其他安置機構一樣,有許多孩子是因為家庭遭受嚴重變故、單親、受刑人、中低收入戶、性侵、家暴、雙親自殺而來的。

這些孩子剛來時,通常也伴隨著許多症狀,包括自我形象低落、無法有效控制衝動、嚴重的情緒困擾、發展遲緩、學習失序、行為偏差等等,但經過大慈的教養,所展現的氣質卻迥然不同。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這疑惑,引發怡秀的研究動機。

大慈的創辦人星雲大師重視教育,大慈承襲著這股精神,鼓勵孩子們多讀書,更支持老師們時時進修,因此開了首例,同意怡秀以就讀大學的大慈孩子為研究對象、就〈育幼院院童生命歷程轉化之探究〉為題,完成碩士論文。

五年的大慈生活讓怡秀對生命有了新體悟,雖然因為人生有新規畫離開大慈,但有大慈家庭的祝福與支持,相信她必能有圓滿的菩提家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