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話】幸福與安樂

文/永光 |2012.10.21
1723觀看次
字級

甫閉幕的 「二○一二國際佛光會世界會員代表大會」,有來自歐、美、亞、非、大洋洲等五大洲近百個國家地區,一百個協會二千餘位佛光人,齊聚佛光山研習開會。馬英九總統以「布德淑世」,嘉勉這個全球華人最大的社團,對社會貢獻良大。會中,星雲大師更以〈幸福與安樂〉作主題演說。

示教利喜乃佛陀的本懷,《楞嚴經》中,阿難以偈頌讚誦佛陀:「大雄大力大慈悲,悉更審除微細惑。」佛陀的威德能攝伏一切眾生,故稱大雄;其大智慧力,能破除眾生的我慢、嫉妒、貪欲等障礙煩惱,而為眾生拔除苦難、帶給眾生安樂,故稱大慈悲。二千六百年後,星雲大師提倡人間佛教,乃貫徹佛陀一脈相傳的教義。大師在〈幸福與安樂〉主題演說中,以「淡泊知足獲得定慧安樂、慈悲包容享有和平安寧、提放自如活得心安理得、無私無我寬闊心胸視野」四大理念,明確指出獲得幸福與安樂生活的態度與方法。

本課課文典出《雜阿含經》,內容描述一位婆羅門,七世皆生清淨、富貴之家,本身也具足各種條件,卻傲慢自大,自恃高貴不禮賢聖。佛陀了知婆羅門的心念及疑惑,於是以「一念清淨心」道破迷茫。帶領婆羅門,見法、得法、知法、入法,進而於正法中得大無畏,證阿羅漢果。

大顛和尚曾說:「但除卻一切妄想,即是真心。」可見一念迷即眾生,一念悟即佛,迷悟之間,總不離心。星雲大師亦說:「我慢山高,魔影重重;清淨心海,聖賢現前。」迷與悟之間,魔與佛之間的一線之隔,往往在於沒有提放自如的慈悲智慧。

大師常勉勵弟子們,做人要像一只皮箱,當提起時,要有捨我其誰的使命承擔;該放下時,也得隨順因緣,坦然放下。因此提起正知正見,放下痴、見、愛、慢的無明噪擾;提起能大能小的正行精進,放下執著貪染的固執於心,才真的能「了妄歸真萬慮空,河沙凡聖體通用;迷來盡似蛾投焰,悟去皆如鶴出籠。」

轉迷為悟,轉凡成聖的幸福關鍵,則盡在這一念清淨心現前,方能如鶴出籠,以一念真心,遨遊於天地萬物之間,獲得生命的幸福安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