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青年團 弘揚佛法的發光體

李祖翔 |2012.10.19
1685觀看次
字級
佛青回山當義工,學習典座,數數看她下了幾團麵?圖/國際佛光會中華佛光青年總團提供

【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國際佛光會成立二十年了,下轄的佛光青年團,一直是弘法的得力助手之一。世界青年總團部執行長、現任佛光山都監院院長的慧傳法師表示,自青年團成立以來,他看到青年不僅改變了自己,從喜歡玩樂到發心奉獻,還學會三好、四給,在哪裡都是發光體,「他們讓自己變好,也樂於分享,給人歡喜自在。」

慧傳法師說,佛光青年與一般社團最大的差異在有佛教信仰的奠基,由於社員多為佛教徒或佛光人子女,所以領導上重視教育,如教導他們體貼朋友、關懷家人及讓佛法得以傳承等待人處事的道理,所以是朝「全能發展」和「多元奉獻」的方向栽培,鼓勵青年用自己的專長奉獻社會。

「如果有機會,我希望佛青都能成為幹部,因為這是利人利己的。」慧傳法師說,幹部分為白象、天馬、金獅三個階段,青年可以在種種活動和服務中磨練,如從帶領弱勢兒童的學習中,感受奉獻的美好,若發現自我能力不足時,想再提升、進階,青年總團會提供培訓、考核的課程,讓青年逐步成為白象、天馬、善財妙慧講師與金獅幹部,成為全球各地傳揚佛法的發光體。

生命因信仰而善美

最讓慧傳法師感動的,是見證青年的轉變,「從只懂玩樂、參加活動、交朋友到靜態修行,受人點滴之恩後主動回報,甚至捐出打工所得,讓青年活動順利進行,這是我接觸青年團十五年來最大的喜悅。」他期許青年團未來可以共組佛法家庭,將善緣傳承下去,若善根具足,再到佛學院就讀,永遠是佛光家庭的一分子。

曾在台灣大學做專任研究助理的佛光人第二代余宜芬,人生繞了一大圈又回到台北道場挑起青年總團辦公室主任的重擔,她說,「相比過去周末才到道場幫忙,現在更有使命感。」十四歲皈依、法名「道薇」的余宜芬,受過八關齋戒、五戒和菩薩戒,把道場當第二個家,連同學聚餐都選在道場。

余宜芬認為加入佛青後,她領悟信仰不再是個人的事,會有自信地將善念與他人分享。她表示,過去很多青年不認為行三好、守五戒能改變人生,她舉例說,「但是我們帶青年作義工、淨灘,結果人都變開朗了。」一位有憂鬱及自殘傾向的大學生,得知青年團口中的五戒是不自殺、不占有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說傷害人的話、不當小三而且感情專一、不酗酒,覺得遵行並不難,之後心情漸漸轉變,還主動當義工回饋。

當過溫哥華佛光青年分團會長及督導的張睿邗,足為「全能發展」的見證,她十八歲加入青年團,參與過為弱勢團體慈善籌款、發動青年為台灣賑災籌款、參加台加文化節活動和世界華人組球賽,帶領佛青代表溫哥華球隊開場…。

張睿邗說,這幾年心甘情願為青年團付出,一路走來充滿挑戰、挫折及壓力,然而大師說過:「人生最大的貴客是人群,用心去做,就是專業。」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在佛光青年心裡,做事沒有大小之分,用心去做就是最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