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愛傍晚外出覓食的時刻,除了躲避熾烈的陽光,以及美食之外,應是假借食物之名,行漫遊之實。
暑假我未返家,選擇借住朋友租賃的套房。那住所隱身在紊亂如迷宮的巷弄裡,出入都在考驗我的記憶。
前幾回,我遲至天黑才歸返。然而,每條路即使都有路燈提示,卻難辨識住所之途。只好胡亂右轉左行,所幸最後都能幸運走回住處。只是折騰許久,往往返家後,自己已汗流浹背,狼狽至極。
迷路歷險固然驚悚可怖,但是,等路徑都熟悉之後,過於安逸平穩的行路過程,自己反又念起探險的那種驚慌又驚奇的繁複情緒來。於是,覓食所必須建立起的地圖航線,即成為每日朝夕期待的片刻。
我會刻意在用膳的前半小時出門,草擬今天行走的大略方向,不設限哪條路或哪家店,單憑一己之直覺前進。有時,走了許久,只有幾間機車行、雜貨店,就是不見一間餐館,飢腸轆轆的我,只得作罷,重新回頭,在飲食沙漠中,隨便找一個小吃攤販,那時,無論美味與否、衛生與否,都是綠洲。
更多時候,是如獲至寶。不單找到好吃的餐館,也意外發掘新的徑路,乃至一些有趣、古舊的小店面。腦海內,逐漸構築一張路線圖,哪條路向左轉、那條路左行右繞後可以看見某高級社區。而捷徑總是小路。
我來回在捷徑內,日復一日,尋找各個出口,抑或捷徑中的捷徑。
每天,我趿著一雙converse,穿梭於各條小巷及路口,如孩子般地蒐集寶物,一一累積、排列每一個路名、每一條馬路和風景。因而,出門成為搜索驚奇的方式,充滿著期待與感動。
於是,我不斷行走,每一步都期待著,也許在某個轉角,能遇見一處我未曾發現、未曾體驗的華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