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裡在介紹南唐後主李煜。平日喜歡翻翻歷史書,忽然想起中國歷史上還真頗有這麼幾位被稱為「後主」的皇帝。
後主是中國歷史學家習慣對中國歷史上末代君主使用的稱號。因末代君主通常無謚號或廟號,為了不直呼君主的名諱,便如此稱呼該名君主。
中國第一位後主是三國蜀漢後主劉禪。
劉禪是劉備的兒子,小名阿斗,俗語說「扶不起來的阿斗」指的就是他。劉備是何等英明神武的人物,可其子劉禪卻不是一個合格的繼承人,怕真如相聲裡講的──長阪坡被亂軍嚇壞了,又被父親為刁買人心而摔得有些痴傻了。
諸葛亮死後,劉禪親政,雖有蔣琬、費禕、董允、姜維等一班賢臣良將輔佐,可他信賴宦官黃皓,朝政糜爛。魏將鄧艾引一支孤軍偷襲成都,他居然連一戰的勇氣都沒有,直接出城投降,蜀漢滅亡。據說,司馬昭設宴,令蜀人扮蜀樂,蜀官盡皆墮淚,劉禪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馬昭就問劉禪:「頗思蜀否?」劉禪回答:「此間樂,不思蜀。」
蜀漢後主總算為中華文明做出了貢獻,他為我們留下了「樂不思蜀」這個成語。
北齊後主高緯是最不出名的後主了。北齊原比對手北周強大許多,但由於宮廷的爭權奪利和政治腐敗,高緯即位時政權已搖搖欲墜。這位卻依舊不思進取,荒淫無道,還誅殺名將斛律光,終於北齊被北周所滅,他也成了俘虜,繼而被殺,年僅二十一歲。他寵愛妃子馮小憐,李商隱做詩諷刺道:「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
接著出場的是南朝最後一位皇帝陳後主陳叔寶。大概每個後主的經歷都是相似的,他們一樣荒淫無道,一樣不理政事。如果說陳後主有什麼不同,只是他多了些才情。
陳後主善屬詩文,有名的〈玉樹後庭花〉就是他的傑作,也是史上最負盛名的亡國之音。隋滅陳時,他連投降的勇氣都沒有,和張麗華、孔貴嬪躲在井裡,害得那口井也有了「胭脂井」的諢名。
陳後主雖然故去了,但他的衣缽卻還有後來人繼承。五代十國時出了一對「後主雙星」,他們是後蜀的孟昶和南唐的李煜。二人年紀相若,經歷相仿,都是情種,而且都是才情出眾。
孟昶首創春聯,工詩詞,還好方藥,據說曾為母治病,他命人編纂了《蜀本草》;至於李煜,其詩詞成就更是不得了,他後期填的〈虞美人〉、〈浪淘沙〉,亡國之痛溢於詞外。
兩人的結局也頗相似,同是思念故國,鬱鬱而終,也同被傳言遭宋太宗嫉恨,被毒殺。總算他們還未如劉後主那樣全無心肝「樂不思蜀」,讓我們這些後人還對他們有些許的欽佩。
誰說歷史不會重演?在這些後主身上,歷史就的的確確在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