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宗乾隆四十六年,甘肅發生回族民變,帶頭的蘇四十三因不滿官員腐敗,壓榨百姓,因此率眾反抗,陝甘總督勒爾謹無法應付這個局面。
乾隆不滿他督師敗陣,於是將他入獄,並分派大學士阿桂與戶部尚書和珅出師甘肅。阿桂與和珅不約而同上奏摺給乾隆,甘肅連日大雨,軍隊不得不延期入境。
奏摺中談到甘肅大雨,不由得讓乾隆皇心裡納悶─甘肅不是連年乾旱嗎?朝廷每年都補助甘肅賑災,怎會民心動蕩呢?甘肅的一場大雨,竟然揭發了進行多年的貪汙案。乾隆皇下令徹查過去甘肅回報乾旱,是否屬實,用中國大陸地區的流行語來說,這其中有沒有什麼「貓膩」。
阿桂與協辦的陝甘總督李侍堯,查出甘肅民變,與浙江巡撫王亶望任職甘肅布政使時涉嫌貪汙有關。
原來甘肅省因為貧瘠,物產不豐,為了充實糧食,因此鼓勵民眾可以捐出豆、麥等穀物給政府。為了獎勵民眾,政府就給這些捐糧的民眾國子監生的資格,可以直接參加鄉試,增加當官的機會。這種方式稱為「監糧」,乾隆皇曾經停掉這項政策,後來又同意兩個州府辦理,王亶望則希望全面恢復辦理。
乾隆皇同意這項請求後,王亶望接著就把原來的捐糧改為捐銀,但中央並不知糧食變成白銀,然後從總督以下,王亶望與府州縣的大小官員,彼此勾結,形成一個龐大的貪汙網絡,彼此掩護。王亶望則向乾隆皇報告說甘肅因遇旱災,需要糧食紓困,所以這些虛擬的糧食,就在甘肅大小官員聯合下不見了。
乾隆皇看到的是甘肅捐糧人數高達一萬九千多人,得到的豆麥更多達八十二萬石。乾隆雖有滿腹疑問,卻被王亶望巧辭矇混,乾隆還認為王亶望賑災有功,升他為浙江巡撫。如果不是蘇四十三的反抗,甘肅全省大小官員貪汙唬弄皇帝的事情,恐怕很難曝光。
王亶望貪汙案牽連甚廣,收取贓款二萬兩以上官員二十二人全部處死,王亶望子孫不是被殺就是坐牢,後來國史館進了《王師傳》給乾隆皇,乾隆感念王亶望的父親王師的功勞,這才赦免他的子孫。(相關內容在下午三點警廣FM104.9頻道《一點新樂園》節目同步播放,歡迎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