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一名五十二歲婦女確診罹患第四期肝癌後堅持「斷食療法」,認為安全、無副作用,只喝水、吃青菜及中草藥,以為可將腫瘤細胞餓死。結果兩個月內營養嚴重不足,體重掉了十幾公斤,只剩三十五公斤,死於肝衰竭。
許多癌症病患選擇「要命」偏方:生機飲食、斷食療法、海洋鹼性深層水…,台北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謝瑞坤提醒,不少偏方背後都有廠商炒作,癌友千萬不要輕信,以免花錢又傷身。
台灣營養醫學推廣協會昨天舉辦「營養醫學整合性治療」專業論壇,台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吳彰哲、基隆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葉光揚在會中發表研究報告,分別以動物試驗及病人試用,證明吃對營養可以吃出抗癌力。
吳彰哲表示,正確補充營養品,不會補到癌細胞,反而會調節免疫力,用營養支持抗癌療程及預防癌症發生。葉光揚以六十八個頭頸癌病人做實驗,證明患者補充Omega3脂肪酸、硒、胺基酸後,體重比較穩定,也比較有體力撐完癌症化療療程。兩人都指出,正確補充營養,是抗癌療程不可或缺的一環。
葉光揚提醒,癌症患者會因癌細胞掠奪養分,導致惡化,或化療期間營養吸收不良,導致消瘦甚至死亡,更需足夠營養,以蛋白質為例,需求比一般人多五成,「斷食療法」會造成蛋白質嚴重不足,讓末期癌症患者提早死亡。
這名婦女罹患肝癌,還有血管栓塞、標靶藥物等治療方式可選擇,透過正規治療存活期約半年至一年,但她聽信親友介紹,接受斷食療法,肝臟代謝能力本來就差,肝臟中蛋白質不足,只活兩個月就肝衰竭死亡。
吳彰哲建議癌友務必與醫師、營養師密切配合,只要服用特殊藥物、多運動,都可提高食欲,維持正常體重。葉光揚則表示,癌病患只要配合化療、標靶藥物,並遵循醫師和營養師建議攝取該有的營養,就能提高生活品質,讓存活期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