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燈

慧昭 |2012.10.14
3017觀看次
字級

傳燈是很有意思的名詞。傳者,從此到彼是傳送,將這個訊息給他人知道叫傳達,把既有的變成一種習俗稱為傳統;讓一種習慣、精神、智慧綿延相續,即所謂的傳承。



佛門以燈象徵智慧、光明,「千年暗室,一燈即明」,有了智慧就可斷除煩惱。

燈也代表人人本自具足的如來藏性,特別是禪宗,要弟子找到自家本來面目,才可承繼大統,所以燈也代表傳承,記錄禪宗祖師的典籍就名為「燈錄」。

歷代高僧 西行求法

佛教始於佛陀,之後傳予大迦葉尊者,大迦葉尊者再傳給阿難尊者,如此一代傳過一代。佛陀最初演說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法度化五比丘,其後經常為人開示,如:對玉耶女說婦德;為居士說如何護法等等,都是應機說法。佛滅後,由大迦葉尊者與五百羅漢,將佛所說結集成《阿含經》與《律藏》。後來弟子將佛經深入探討、研究,編彙集成《論藏》,而有三藏十二部經流傳至今,成為佛教的法寶,與佛寶、僧寶同列三寶。

佛教發展,從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到大乘佛教,由小乘佛教轉為大乘佛教,源於印度而成於中國。

佛教初傳中國,許多佛典翻譯,或有遺缺,多不齊全,因此法顯等高僧,為探求真理,西行求法。其後相繼有人,其中唐玄奘大師最為人熟知,秉著強烈的使命感,縱使求法之路艱辛困苦,他發下「寧向西方一步死,不往東土一步生」宏願,前後歷經十九年,終於光榮歸國,陸續完成七十四部、一千三百三十八卷佛典翻譯。由於玄奘大師的譯經,才讓中國佛典思想體系得以有較完整的呈現。

禪宗花開 中國更燦爛

佛教傳入中國,歷朝歷代流傳,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尤以禪宗最具代表性。禪宗之始,傳說佛陀在靈山會上為眾說法,佛陀拈花,眾人都不知其所以,唯獨大迦葉尊者微笑回應,這一笑便與佛陀印心了,於是佛陀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這一笑,傳到第二十八代達摩祖師,成為中土禪宗初祖。這朵花落到中國,開出燦爛的花,激盪、提升了中國文化。

禪的花朵是美麗的燈,智燈明、法燈明,佛教傳到哪裡,都在喚醒人們的智慧。人間總有許多不圓滿,所以更需要智慧。星雲大師說:「人要在缺陷中完成理想,要與自家的弱點、毛病做不懈的鬥爭。」信仰佛教,並不是要你迷信,佛陀不是神,不能變現什麼給你,但佛陀就是要引發每個人最大潛能。

禪要靠自己活過來,成佛作祖需把自己提升到跟佛祖一樣才能成就,因此要具備大勇敢、大慈悲、大智慧。

什麼樣的人才具備此條件?舉例說:有一次,二祖請初祖達摩為他安心,初祖要他先將心拿來,二祖找了許久才說找不到。初祖說:我已經為你安好了。

這告訴我們,想解決問題,先要面對它,懂得癥結所在,問題自然就能對治。

禪的智慧源於自我觀照,祖師不說破,逼禪者自參自悟。因為人人本具佛性,本來就有許多能量,只要開發出來,天下無難事也!

傳燈要傳什麼?古有「馬祖創叢林,百丈立清規」,世出世間良善美德,如:道德、秩序、勇敢、慈悲、智慧、忍耐、承擔……種種要傳承。世間是世代交替的,猶如賽跑,有人交棒,有人接棒,才能一棒接一棒的跑下去。

傳燈是永無止盡的傳承,佛教這盞明燈,要靠所有的弟子用犧牲的精神,奉獻的生命,奮進的勇氣,點亮所有的燈,燈燈相續,燈燈無盡,作萬世之光,永照宇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