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品藻】虞世南在春夜詠螢

簡文志 |2012.10.14
1812觀看次
字級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浙江餘姚人,歷北周、隋、唐三朝。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聞見當時。貞觀七年,任祕書監,賜爵永興縣子,授銀青光祿大夫,時稱虞祕監、虞永興。

《舊唐書》、《新唐書》有傳云:「同郡沙門智永善王羲之書,世南師焉,妙得其體,由是聲名藉甚。」其書法師王羲之七世孫智永,頗有二王遺風,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享譽初唐書法四大家,日人稱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為初唐三大家,書法〈孔子廟堂碑〉甚得唐太宗喜歡。

所編《北堂書鈔》與《藝文類聚》、《初學記》、《白氏六帖》合稱唐代四大類書,是現存最早類書之一。

唐太宗稱:「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一曰忠讜,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死諡文懿,太宗詔曰:「世南當代名臣,人倫準的,今其云亡,石渠、東觀中無復人矣。」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名詩繁多,如〈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有《虞祕監集》。

見其〈春夜〉詩的靜美、動感與香氛:「春苑月裴回,竹堂侵夜開。驚鳥排林度,風花隔水來。」詩譯春臨林苑,鏡月徘徊,竹林垂掩廳堂,晚夜扉門輕開。眾聲喧嘩中,驚翔林鳥,排掠林枒倏飛,春風隔水,拂逸遠香。

首見以中景鏡頭抓住春苑,挪昇視野至晚月,意足情愜,清朗自適;繼而從外景拉至內景,以近景鏡頭撥開竹林,排闥入廳;後聲響出現,視野拔高,鳥驚雲飛,林顫夜喃;最終以遠景收攝,成為體驗式情境。

另見〈詠螢〉詩的存在指涉:「的歷流光小,飄颻弱翅輕。恐畏無人識,獨自暗中明。」是詩刻畫螢火蟲弱小形象,以子夜螢火蟲閃爍流光,振扇弱小羽翼,在草夜中蕩逸。唯恐無人知曉其存在價值,只能獨自在黝黑中發亮。

以「小」、「弱」、「輕」描寫螢火蟲的渺小無力,以「恐畏」表徵其於存在空間的無可重要性;再以「無人」與「獨自」顯現其孤矜情懷,廣闊黑暗中對比其微弱光芒,堪稱巨大對比。「暗自明」喻其自我肯定存在價值,昂揚生活,激勵生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