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涼 採柿去!新埔柿餅 豐收場面壯觀

文/朱莉雅 |2012.10.13
2743觀看次
字級
藍天下曬柿餅,已成新埔秋日一景。圖/羅建怡

夏天的暑氣剛消,舒爽的秋季讓人身心愉快,加上秋天是豐收的季節,艷橘色的鮮柿、暗紅色的柿餅不斷呼喚,正是出門走走逛逛、品嘗美味甜柿的好時機。該往那兒出發尋找秋天的味道?答案就在──新竹縣的新埔鎮及尖石鄉!

新埔柿餅 豐收場面壯觀

新埔的秋天,內行的遊客會齊聚旱坑里的柿農家遊逛,觀賞曬柿子的壯觀場面,坐在曬柿架旁,一邊喝茶,一邊與客家鄉親聊聊有關做柿餅的故事。

每年九月下旬東北季風吹起,新竹一帶因地形關係,風吹山壁後直灌而下,陣風風速往往達到九級,因而稱為「九降風」。早期,新埔柿農為了搶迎珍貴的九降風,往往凌晨三點就得摸黑起床削柿皮,然後一盤盤上架擺妥,等陽光露臉曝曬、強風陣陣吹拂,柿餅快速風乾,而且顆顆都保持著美麗的紅色。

但如今,因為發明了乾燥機,過去那種辛苦曬柿子的場面變少了,目前僅剩旱坑里一家「味衛佳柿餅觀光農場」,仍保存這種曬柿餅的傳統,所以如果想體驗置身柿餅國的感動,感受每個轉身都能遇見美好,一生中至少要到此打卡按讚一次。

強風驕陽成就特產

每年九月初,旱坑里歷史悠久的柿餅加工廠味衛佳老闆劉理鑑,就會開始搭木架準備曬柿。至於真的進行曬柿子的工程,一般都要到九月中下旬或十月初才會進行。劉理鑑表示,自己已是第三代柿農,從小在柿園裡長大,半夜起來削柿子的回憶還歷歷在目,那時覺得辛苦,現在想起來反而回憶滿滿。

旱坑里早年聚集多家柿餅加工廠,原因在於柿餅要好吃,完全得靠九降風和陽光,旱坑里的九降風很厲害,日光曬柿則可以讓柿子本身的單寧酸慢慢轉化成半糖狀態,以這種方式風乾的柿餅,才有口感及難得美味。

一般說來,牛心柿、石柿九月中就已成熟,柿農通常會先行收成曬柿,牛心柿從採收、削皮到曬乾,需要七到九天的時間;筆柿則要遲至十一月才會果熟,此時新埔一帶大規模的曬柿工程會全面展開,而且因筆柿風乾的時間較長,大約要二周左右,才能風乾出風味絕佳的柿餅,想前往一遊的民眾,不妨先行規畫行程。

手工人力翻滾柿餅

至於以傳統日曬風吹方式做柿餅的味衛佳,除了曬自家一點五公頃柿園生產的柿子,也會收購南部的柿子來加工,品種包括牛心柿、石柿和筆柿;筆柿品種引進自日本,大概這十二年才開始加工製作,每年曬柿過程,總吸引許多遊客全家總動員,在柿架間穿來繞去,滿眼流露豐收的喜悅。

每年九月底至十一月間,味衛佳會將削好的柿子一顆顆放到竹篩上,再放到約二公尺高的竹架上曝曬,竹架下的空間主要是方便走動及工作,而為了讓柿子均勻受風,每一棵柿子平均二小時得翻一次身,所以曬柿子最常見的美麗景象,便是柿農忙著爬高下低,在一盤盤澄黃的柿子堆裡,全靠人力手工,踩上木椅凳幫柿子翻滾出不同的日光浴角度。

據柿農表示,由於曬柿的竹篩頂多三年就要淘汰,加上竹片縫隙不大,易造成柿子腐爛,現在曬柿的篩子已經換成乾淨耐用二十年以上白鐵篩子,雖然少了些古意,但方便不少。有趣的是,味衛佳每年都會應觀光客要求,在特定幾天(通常在周末)展示以竹篩曬柿的古早味,想回味的民眾不妨先用電話洽詢。

賞完曬柿尋訪古宅

此外,十月開始的每個周末假日,味衛佳也歡迎民眾一同來體驗柿染DIY、品嘗柿子餐,還有柿餅、柿子冰棒、洛神花冰棒……吃喝玩賞一次搞定。

除了觀賞曬柿餅,還可順遊新埔當地充滿古意的客家百年老宅。像是劉氏家廟(劉家祠)、潘家古厝、劉家雙堂屋,都是非常有特色的老宅。不過因屋況不同,並非每家都對外開放,除非事先預約,否則只能在外圍繞行參觀。

新埔一地的客家庄,多半是二百七十年前來自廣東惠州、潮州饒平的移民,因此鎮內留有不少的古蹟,像上述三個古宅,便全部集中在中正路及和平街一帶。

百年建築饒富特色

興建於一八六四年的劉氏家廟,最大的特色就是高翹的燕尾,一般傳統建築頂多在正廳堂面打造燕尾式屋脊,劉家祠不僅正廳屋簷以燕尾建築,連左右護龍也比照辦理,可見劉家先祖的社經地位。劉家祠已於一九八一年列為國家三級古蹟,平時不對外開放,參觀須先預約。

往前走幾步便到建築內斂的潘家古厝。潘家老宅建於一八一五年,特色是以外牆防護內牆,顯現客家建築特有的防禦功能性。從外牆往內望,中間隔著一大片草坪,之後才是內牆的院門,門楣上標示著「孝友傳家」四個字,清楚表達潘家祖訓,圍牆以卵石做為牆身,其上的磚牆窗各有不同造型,也是這座古厝的特色之一。

和前兩座空宅不同的是,位在上枋寮的劉家雙堂屋至今仍有人居住其間。這座建於清朝乾隆年間的古宅,最初只是一般的農家宅邸,後來因開枝散葉、子孫眾多,便加建前後兩堂、左右各三棟橫屋的大型四合院落,因此稱「雙堂屋」。劉家子孫如今散居全球,每到祭典時便從各地返鄉,千人聚會的大場面非常壯觀,堪稱新埔鎮的年度大事。

休閒農業趁勢興盛

離新埔市區不遠的「照門休閒農業區」,近年來發展成戶外休閒勝地,在鄉公所的用心規畫下,形成二處各具特色的旅遊路線,一是九芎湖路線,一是箭竹窩路線。在客家話裡,湖與窩代表的是山凹處,這兩個地區都深具農家特色,遊憩的地點除了農場之外,步道、生態池也是重點。

在九芎湖休閒園區,可以攀登的步道包括霽月步道及九福步道,後者還可以連結到箭竹窩的建築步道。九福步道全長約二公里,起點位於金谷農場旁的明池小徑,步道沿途以石板砌成,最高點是二百八十公尺的風光亭,天氣好的話可以看到海景,單趟約需四十分鐘的時間,不往回走的話可以接到觀南步道從鴛鴦池下山。鴛鴦池位在九芎湖園區的最裡面,是由私人經營的園區,設有農家特有的水池埤塘,可見鵝、鴨悠游,很有世外桃源的意境。

九芎湖最近的熱門地點是埤塘窩水生植物園區,原本是一處荒廢的農田,經水保局規畫為生態教育園區,把原本的農地灌溉水塘改建為生態池,種植多種水生植物,例如穗花棋盤腳、大甲藺、射干,以及珍貴的大安水蓑衣等等,是研究水生植物非常豐富的地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